首页 > 娄底新闻梅山时评 【芙蓉国评论】娄商之为什么这么“牛”
【芙蓉国评论】娄商之为什么这么“牛”
十月娄底,星光璀璨。10月18日,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隆重启幕,600多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娄商代表“回家”,共议发展、共谋未来。娄商,这支从湘中腹地走出的商业力量,已成就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的伟业,孕育了5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掌控着30余家上市公司,并有30多位领军人物执掌海内外湖南商会。从“娄星电力耀华夏”“冷江物业惠大湾”到“涟源百货闯市场”,从“双峰农机耕世界”到“新化文印走天下”,娄商用一个个产业传奇,回应着时代的叩问:娄商,为什么这么牛?
答案之一,在于其“霸得蛮、耐得烦”的硬核精神,这是一种敢于“亮剑”的血性。
娄商的崛起,绝非偶然,其精神根植于这一片“敢闯敢干、重信重义”的沃土。这种精神,在三一集团梁稳根的创业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与伙伴们毅然辞去公职,从焊接材料起步,即便一度经历贩羊失败的窘境,也从未丧失“从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最终将企业打造成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巨头。同样,被誉为“电建湘军”的娄底电力建设者们,将这种精神带到了全球各地——他们攀登最高的铁塔,穿越最险峻的线路,用汗水点亮万家灯火,将“吃得苦、霸得蛮”的湘军精神,镌刻在世界的坐标之上。本次全球娄商大会“娄商之夜”上,康巴赫董事长周和平在湘超娄底队对阵益阳比赛前作出“进一球奖5万,平局10万赢20万”的承诺,赛后第一时间兑现15万元奖金并宣布加大后续支持,这份“言必信、行必果”的即时行动力,正是娄商硬核精神在新时代最鲜活、最直接的表达。
答案之二,在于其“把得脉、看得准”的产业眼光,这是一种善于“破局”的智慧。
仅有血性,易流于匹夫之勇。娄商之牛,更在于他们总能精准把脉时代趋势,以超凡的战略定力,在关键时刻重仓未来。当许多地区仍在传统产业中徘徊时,一批有远见的娄商已敏锐地捕捉到“材料之王”硅钢的战略机遇,合力将家乡娄底推上了硅钢年产能350万吨、占全国16%的产业高地,构建起令人瞩目的“材料谷”;在此基础上,他们又瞄准了钛材产业链,10月17日,三个娄底钛材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向打造“中部钛谷”迈出坚实一步。与此同时,双峰农机数十年如一日,心无旁骛地深耕细分领域,将小农机做成了面向全国以及东南亚、非洲多个国家的大市场,获得“中国小农机之乡”美誉,展现了娄商立足本土、深耕实业的持久耐力。而新化文印的传奇则更为经典,他们从一台二手打字机起步,凭借亲帮亲、邻帮邻的协作网络,无中生有地打造出一个覆盖全国、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文印帝国”。这种从卖资源到卖科技,乃至创造模式的华丽转身,背后是娄商群体深邃的产业洞察力与敢为人先的创新魄力。
答案之三,在于其“记得住根、反哺桑梓”的家园情怀,这是一种甘于“共赢”的格局。
娄商之“牛”,最动人、也最具可持续性的,在于其商业成功之上的情怀升华。已故“中国首善”彭立珊(余彭年)先生,将毕生财富奉献给慈善事业,其“光明行动”让数十万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这份大爱,源于对家乡最深沉的回馈。而新一代娄商,则用产业报国的实际行动续写着情怀。知名食品企业“邬辣妈”的创始人邬文明,心中惦念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为了让他们能在家门口获得稳定的就业,她毅然将企业搬回了家乡桥头河,成为了返乡创业的典范。目前这家扎根乡土的企业不仅越做越大,更成为了带动一方百姓增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这正是娄商“自己富了不算富,家乡富了才算真本事”这一成功哲学在新时代的完美诠释。据统计,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娄商回归项目,正以各种形式在娄底大地上开花结果,实现了从个人成功到群体共富、家园共建的升华。
纵观娄商发展历程,其之所以“牛”,源于他们是一群有硬骨头的战士,在商海搏杀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血性与雷厉风行的作风;是一群有智慧大脑的战略家,在产业变革中展现出前瞻未来的眼光;更是一群有柔软内心的游子,在成就自我后不忘反哺桑梓的深情。
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虽已落幕,但他们的拼搏、协作与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康巴赫们当场兑现的奖励、邬辣妈们扎根家乡的工厂,都已成为娄商精神新的注脚。娄商的故事深刻启示我们:个体的成功,在于坚韧不拔的奋斗;而一个群体的伟大,在于能将无数个体的奋斗,汇入时代与家国的洪流,并最终在故乡的土壤中,寻找到事业与精神的终极归宿。
娄商之“牛”,牛在当下,而他们的未来,必将更加“牛气冲天”。(黄诚)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责任编辑:刘芬风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shiping/202510/7450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