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部门动态 引来清泉润民心——娄底市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县域统管

引来清泉润民心——娄底市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县域统管

近年来,为破解农村饮水这一民生难题,娄底市以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县域统管为突破口,通过规模化建设、企业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加快构建长效运行机制,全力保障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农村供水面临挑战,县域统管势在必行

娄底境内农村供水设施普遍存在管网老化、漏损率高等问题,导致水厂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维修养护难以持续有效落实。更令人忧心的是,多数供水工程依赖浅层地下水或溪流作为水源,因易受气候和季节性降雨波动影响,季节性缺水现象频发,部分村组饮水难以保障。

面对这一现实困境,娄底市认识到依靠传统分散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农村供水需求,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县域统管,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系统化治理。

注重源头治理,加快水利项目建设

娄底市将水利项目建设作为解决农村缺水问题的根本之策,紧盯市县两级“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积极申报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年8月底已落实全口径投资36.38亿元。

同时,娄底市加快建设梅山灌区工程、持续推进衡邵娄干旱走廊北部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扭转娄底农村缺水局面。娄底持续推进“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持续跟进超长期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渠道资金申报,用于“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

目前,新化县白溪水厂等13处农村供水“三化”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以确保完成农村供水年度“两率”(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率)指标任务。此外,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的233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69处农村水质提升工程维修养护等项目已全面完成。

规模化建设成效显著,覆盖人口持续扩大

娄底市持续推进规模化农村供水项目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至目前已完成5处规模化供水工程和193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预计今年全市可新增农村自来水普及人口1.65万人,新增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12.73万人。到今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率将分别提高至95.63%、65.69%,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3+1”模式推进县域统管,多地试点成效初显

水质安全是农村供水的生命线。娄底加快推进各县市区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创新推行县域统管的“3+1”模式,重点指导新化县、涟源市开展试点建设,切实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管护水平;同时,严格落实三级水质检测制度,推进水利、生态环境、卫健等部门水质检测结果共享机制,形成农村供水水质保障合力,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涟源市作为全省实施县域统管的3个试点县之一,把涟源市明宏水利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县域统管主体单位,获得中央财政支持8000万元,重点推进小型引调水项目(湄塘口水厂二期)建设,受益人口达20万人。双峰县、娄星区、新化县、冷水江市分别明确湖南省城乡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娄底市城乡自来水有限公司、新化县乡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冷水江市水利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县域统管主体,全域推进的格局基本形成。

今年9月初,新化县召开第二批乡镇中心水厂移交协议签订会议,旨在通过专业化、企业化运营模式,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与服务质量。此举标志新化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进入加速推进阶段。

“推进县域统管是提升农村饮水保障水平的关键举措,我们正分批次稳妥推进移交工作。”新化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移交的温塘等14个乡镇中心水厂运行平稳,田坪等6个乡镇中心水厂移交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今年底前完成33个中心水厂的移交,基本实现县域统管。”这些水厂完成移交后,覆盖农村供水人口超80万人。

统管成效逐步显现,民生获得感持续提升

随着农村供水工程县域统管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从中受益。涟源市桥头河镇界头口村通过铺设大口径管道解决“卡脖子”难题,成功解决1300人饮用水难题。新化县炉观二水厂通过提质扩容,水质净化时间缩短至30分钟,供水能力延伸到20公里外的村庄。目前,娄底县域统管已覆盖农村人口204.33万人,占比61.01%。今后,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将进一步稳固,居民饮水安全将得到根本性改善。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力度,全面推进县域统管模式,持续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规模化率和供水保障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饮水安全保障。(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贺朝新

一审:谭洲伟

二审:王星

三审:刘辉煌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202510/7450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