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娄底新闻梅山时评 【芙蓉国评论】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芙蓉国评论】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在娄底市政协六届三次全会上,市政协委员龚光辉建议,加强农业技术和人才引领,为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确保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农业是娄底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来源。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是目前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前不久,央视24小时《遇见你》特别策划“2023不负热爱”播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95后乡村女兽医白婳的故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也印证了乡村对于人才的渴求。为此,必须要搭建好乡村振兴人才梯队,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
引进人才是搭建好人才梯队的新引擎,要广纳精英人才。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人才振兴,只有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才能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对娄底农业发展而言,人才招引工作尤为重要。要拓宽人才渠道,加速人才流向农村,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新创业城市人才等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让他们把新的技术和新的业态带到乡村。要着重做好本土人才回引培育,鼓励娄底籍优秀青年服务家乡发展,有序引导本地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创新”、农民工返乡“家门口就业”、本地企业家下乡投资“回馈家乡”,让本地人才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
培育人才是搭建好人才梯队的驱动力,要育好职业农民。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长远来看,劳动力和人才并非“一引了之”,而是需要持续培养。在职业农民培养方面,娄底已经进行过有益探索,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娄底开放大学开设了农民大学生培训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未来,还要全面强化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多层次的农民教育培训,让乡村工匠、农村实用型人才不断成长起来,成为“行家里手”。要瞄准农业产业发展短板,按照“缺什么,就送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培训思路,大力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农业销售人才等,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要发挥青年骨干力量,为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政策支持,让他们进入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产业,让他们成为农村创业创新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骨干力量。
用好人才是搭建好人才梯队的启动器,要用好本土能工巧匠。让人才活力如泉水涌动,就既要引“会念经”的“外来和尚”,也要让“本地和尚”能“念好经”。对娄底而言,本地的能工巧匠就是一支熟悉本地历史风俗的“本地宝”,用好本地的能工巧匠,既能解决农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也能助力娄底擦亮“近悦远来”的人才招引招牌。要用好专家特长,加强农业发展摸底,找准产业发展需求和专家特长的结合点,更好发挥好能工巧匠的专长,让“土专家”有用武之地,激发他们的干事创业热情。要加力政策保障,用好用足税费减免、用地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紧密围绕本土人才“用不好”的问题,打出一套落到实处的“组合拳”,为乡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守好“三农”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乡村人才振兴。我们要积极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新措施、新路径,有力推动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发展,尤其是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更好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认同感、获得感,让更多人才自愿扎根农村、发展农村,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汇聚扎根,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的人才动力。(刘岩)
责任编辑:谭洲伟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shiping/202401/71595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