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娄底新闻娄底时政 启航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娄底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分团审议侧记
启航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娄底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分团审议侧记
1月1日,娄底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各代表团进行分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关于娄底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关于娄底市2023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市领导麻新法、谢君毅、唐浩然、谢学龙、胡忠威、谢忠阳、康艳华等分别出席各代表团会议。
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站位高远、全面深刻、实事求是、措施具体,处处彰显了为民情怀,是一份凝聚力量、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代表们围绕报告,为娄底的发展献智献策,为百姓谋福祉,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百姓心声带到会场。“材料谷”建设、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热点被代表们频频提及。
倾力打造“材料谷”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把握集群化趋势,梯度培育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三类主体”,加快建设以硅钢为重点的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工程机械、锑品、电子陶瓷、现代农机、循环经济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以“材料谷”为统揽,各区域各具特色、相互协同、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娄星产业开发区紧紧依托邻近涟钢的区位优势,心无旁骛深耕产业。通过主动融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瞄准硅钢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推进硅钢配套产业发展,打造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硅钢下游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刘志刚代表表示,下阶段,娄星区将对标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材料谷”建设攻坚行动,全力建设“五好园区”,大力推进“材料谷”产业链招商,深入实施“娄商返娄”行动,以产城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企业兴,则娄底兴;企业强,则娄底强。
曹元红代表建议,要开展暖心工程,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干部服务能力和水平,为返乡创业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高效推进“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向娄商发出参与娄底“材料谷”建设的热情邀约,把符合娄底的产业特点、发展态势,有利于打造娄底产业集群的项目、资金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引进来,带动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地娄底。
筑牢基石,方能撑起栋梁。刘伟程代表表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充满活力、充满韧性的经营主体。她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质量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一站式”“保姆式”服务,设身处地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赋能“材料谷”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质量工作的人才引进力度,为推进“材料谷”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粮食稳,天下安。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肖元意代表建议,要牢牢守住粮食生产安全底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激活粮食生产新动能,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邹志斌代表说:“建议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行业部门资金,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建设智慧农业,助力农产品‘走出去’。从而解决县域经济中,大部分农业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加工不足,交通物流业不够紧密,新兴产业发展较慢、缺乏科学布局的问题。”
肖元华代表建议,要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队伍建设,强化培训,保障待遇,切实提升监督能力和治理成效;加强“监督一点通”等平台运行,建立村级监督媒体平台;实施“五统一”建设标准,提高村级“三资”管理水平。
大力改善民生 持续增进百姓福祉
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历来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
梁吉庆代表建议,要充分发挥娄底作为“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市”的政策优势,加大对居家和社区养老中心的支持和培育,着力破解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难、养老服务人才欠缺、医养结合和护理难等“难点”“堵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经验,满足广大老年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全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提高居民医保门诊基金配额,让居民真正享受到在家门口医保报销。”贺光斌代表建议,“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放宽药品使用限制,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将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提高农民工尘肺患者医保待遇。”
肖婵娟代表说,涟水河贯穿娄底整个市区,是娄底市的主要河流之一。近年来,随着河长制度的推行,水质不断改善,但离人民群众对河道生态修复及环境整治的要求还有差距。她建议对涟水流域两岸的排污口和对饮用水源地沿岸农田进行规范化整治;加大对县域、市域之间各部门的联动和衔接,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育涛 罗宗 邹武雄 邓涛 刘婷 罗智勇 王星 刘建安 朱亚男)
责任编辑:朱亚男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govnews/202401/7151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