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集合娄底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 娄底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打好秋冬“预防针” 筑牢畜牧“防护网”

娄底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打好秋冬“预防针” 筑牢畜牧“防护网”

娄底新闻网讯(娄底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浩波 通讯员 吴名莉 康辉畜牧发展,防疫先行。秋冬季是动物疫情发生和传播高发时期,为保障全市养殖业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底线,我市畜农部门积极谋划、及时行动、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按步推进。

目前,从省内情况看,我省未发生禽流感疫情,但禽类粪便、分泌物中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可能已在自然环境中定殖,存在发生疫情风险;同时非洲猪瘟等病毒也已经在我省广泛定殖,控制根除难度极大,在养殖、屠宰、流通、无害化处理等环节也有检出非洲猪瘟监测阳性。从我市情况看,交易环节有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阳性检出,屠宰、流通环节有非洲猪瘟监测阳性检出,部分地方有布病报告病例,风险隐患依然很大,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做好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硬措施,严防严控、严抓严管,为维护我市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9月13日,市畜牧水产和农机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谢志明在全市秋冬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上斩钉截铁地说道,为确保全市秋季集中免疫在10月31日前完成,11月中旬开展免疫效果评估,全市畜牧部门把抓好秋季集中免疫和动物疫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头等大事,各县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秋冬季动物防疫工作。

压实工作责任,抓好秋季集中强制免疫。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上门指导意识,由县、乡动物防疫工作人员与辖区内规模场、中小规模养殖户实行“一对一”结对指导,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科普宣传和业务培训。组织和动员各级防疫工作力量开展技术指导,规范疫苗保管和操作规程,做到正确免疫,确保效果。深入推进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督促养殖企业自行采购合法疫苗,实施程序化免疫,并按规定上报信息。按照强制免疫计划,设定时间表,规定任务图,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应免尽免”,确保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小反刍兽疫的群体免疫密度90%以上,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

结合各地实际,全面开展监测排查。实施网格化监测排查,重点排查畜禽异常发病、异常死亡情况,绝不“走马观花”“走过场”。加大非洲猪瘟进场入户监测频次,在年初布置重点监测500头以上规模场的基础上,扩大监测范围,对中小规模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中心、生猪运输车辆等进行采样监测。开展定点屠宰场大小环境监测,发现监测阳性的,要求屠宰场立即停产进行清洗消毒,经检测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定期组织对农贸市场、超市、冷库等重点场所生猪产品的非洲猪瘟风险排查。疫控机构根据监测流调数据,及时掌握动物疫病流行态势,科学研判,有针对性发布预警提示,一旦发现阳性,立即规范处置,不留隐患。

紧盯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关键环节,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清洗消毒,督促指导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中心实行常态化洗消,加强人、车、物进出管理,严格执行清洗消毒程序,确保清洗消毒频次。严格落实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和官方兽医派驻两项制度,规范屠宰企业自检行为,规范使用合法诊断试剂,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驻场官方兽医监督屠宰企业按照“批批检、全覆盖”的原则严格按操作程序采样检测,符合要求的,方可出具动物检疫证明,严禁对未经非洲猪瘟检测或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生猪产品出具动物检疫证明;切实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中心、收集点、暂存库、养殖场户全链条无缝对接的病死畜禽收集体系,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处尽处,坚决杜绝随意抛弃病死猪,坚决杜绝露天野外摆放病死猪、坚决杜绝不及时处理病死猪,坚决防止因处理不及时、不彻底造成环境污染、疫情扩散。

科学规范疫情处置,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应急指挥机制,组建应急队伍,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的防疫应急值班制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按照应急方案,迅速采样检测、快速诊断、隔离阻断、全面洗消,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处置疫情,不留隐患;准确区分突发疫情和监测阳性,对发现监测阳性的,按监测阳性处置,并查找原因,上报监测信息;正确引导舆情,向社会公开动物疫情举报电话,畅通举报渠道,认真落实举报线索核查,按规定做好核查工作并及时反馈,明确专人搞好舆情监测,及时回应媒体关切、群众诉求,正确引导舆论,妥善处置舆情。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2310/7098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