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社会新闻 杨梅红了|千亩杨梅林下的七旬守望者

杨梅红了|千亩杨梅林下的七旬守望者

图片1

(蓝天白云下的新化县实竹杨梅种植基地)

图片222

(新化县实竹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伍国仁)

沿着盘山公路拾级而上,几经颠簸后,丛林密布的大山中一颗颗枝繁叶茂的杨梅树映入眼帘,一个庞大的杨梅基地缓缓展现在眼前,走近看,翠绿中朱红点点的果实已压满枝头。

一下车,新化县实竹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伍国仁热情地迎接上来,“十多年前,这周围都是荒山,现在每年能产几百吨杨梅。”看着身后上千亩杨梅林,伍国仁的眼里充满了自豪。

对于整个基地发展史,伍国仁如数家珍,很难相信,这位健谈的老者已经77岁高龄,在这片杨梅林下已经坚守12年。

六月,骄阳似火,但对杨梅成熟却是极好的,77岁的伍国仁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上山转几圈,看看果子的生长情况,“首先红起来的是炭梅,东魁还要一段时间才成熟。这些已经红得有些发黑的最好吃。”在挂满杨梅的树下,伍国仁一边采摘一边介绍。

实竹村是重点库区水淹村,伍国仁属倒流移民,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岁月。1962年移民到邵阳城步,1976年再移回故乡,1986年用船做木材生意,后来又改做煤炭生意。本该幸福安度晚年生活的他,却在2008年毅然走上了新化县油溪乡实竹村村主任的岗位。

“这个村原来是没有村主任的,乡政府极力邀请我担任村主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要对得起这片土地,这一方人民。”2008年,时年64岁的伍国仁担任新化县油溪乡实竹村村主任。看着家乡贫穷的模样,伍国仁下定决心改造。

那段时间,伍国仁走遍了实竹村的每一寸土地。实竹村交通闭塞,山林面积3300多亩,但田地仅有250多亩,典型的山多地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靠山吃山,土地开发是唯一的出路,伍国仁决心发展经果林产业带动当地村民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万事开头难,开始修路的时候,沙石、水泥、修路工具,肩挑手提马儿拉,一尺一尺建,一米一米修。”回忆当初修路的日子,伍国仁历历在目。“一开始家人都是反对的,他们担心我的身体吃不消,担心受天气影响大的杨梅销量不好,但我一直都坚持下来了。后来每年杨梅采摘的时候,家里的6个小孩都请假回来,帮忙采摘杨梅,销售杨梅,还在手机上帮忙开了微店。”伍国仁的坚持换来了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测土质、教技术,选定优质杨梅品种,出台《关于加强库区农业产业建设的通知》,给予基础设施配套和资金扶持,2010年,在新化县移民局的帮助指导下,伍国仁开始了艰辛的植树之旅。收成好、效益年年增长,2014年,伍国仁带领村民成立新化县实竹杨梅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公司”的模式,吸纳周边脱贫户147人就业。目前,合作社占地1200余亩,种植杨梅两万余棵,现有社员300多人,并有3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400多平方米的配套仓库和生产用房,240立方米冷库,年产鲜果500余吨,产生效益600多万元。2016年11月获评湖南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8年4月被评为“新化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示范社”,2018年杨梅获评湖南省“三品一标”产品,凭借顶级的杨梅品质,基地和“绿叶水果”、新源食品厂达成了长期合作。

“要让杨梅基地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越走越远。”伍国仁计划,进一步发挥杨梅基地作为国家4A级景区梅山龙宫重要附属景区的优势,发掘农业旅游项目潜力,发展亲子研学、林下经济,打造生态旅游基地。(记者 张丽艳 谭洲伟 吴昇威)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loudi/202106/6532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