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科教文卫 娄底:超低出生体重、超早产双胞胎姐妹“重生历险记”

娄底:超低出生体重、超早产双胞胎姐妹“重生历险记”

双胞胎姐妹父母将锦旗送到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中

(双胞胎姐妹父母将锦旗送到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中

“这对双胞胎姐妹的胎龄只有25+4周,出生时,两姐妹状态很差,生命力微弱,经过91天治疗,终于将这对双胞胎从‘鬼门关’救了回来。”6月1日,在市中心医院四病室(新生儿科),新生儿科主任王淑莲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觉得惊险万分。

时间回到2月12日。“叮铃铃、叮铃铃……”凌晨零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新生儿科病房午夜的宁静。在新生儿科值班的医护人员一接起电话,就听到产科医生急迫地说:“我们这有一位怀双胞胎且是试管婴儿、孕25+4周的47岁高龄孕妇,现在胎膜早破,宝宝就要出生了,请你们做好准备。”

接到这一通知之后,原本就忙碌的新生儿科病房,变得更加忙碌和紧张。准备暖箱并预热,准备呼吸机并调好参数……一边做着准备工作,一边新生儿科值班的医护人员带着抢救箱、推着移动ICU平台赶到产房等候宝宝出生。

2时28分,体重只有810克的姐姐小涵(化名)终于顺产出生。她呼吸微弱、肤色青紫、反应差、肌张力低下……几乎没有哭声。当机立断,医护人员实施气管插管、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等治疗,经过一番紧张抢救后,小涵肤色由青紫转为红润,肌张力、反应好转,有了自主呼吸及心率。

姐姐顺利出生,可妹妹小雨(化名)还在妈妈宫腔里,很快出现胎心率下降。发现这一异常,正在接生的医生和助产士吓出了一身冷汗。事后,接生的医生和助产士说:“想起当时的情况,至今心跳都会加速,除了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根本不敢有任何杂念,唯一的念头是确保母女平安。”

凭借医护人员的丰富经验,2时52分,小雨终于出生了。她体重只有860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复苏囊正压人工通气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等治疗,一番紧急抢救,小雨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从“鬼门关”走了一遭的两姐妹,在转运暖箱保暖、T组合辅助通气下,先后转入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但情况仍不乐观,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做好随时和死神赛跑的准备。“从两姐妹住进来的那一刻,直到她们出院,每天24小时专人护理从未中断。”王淑莲告诉记者,经过详细检查,发现两姐妹除了胎龄小、体重轻、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外,还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Ⅱ型呼吸衰竭、真菌感染等疾病。

“两姐妹由于肺发育极度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不足,导致呼吸困难,从而只能依靠呼吸机辅助通气。历经2个来月的呼吸支持,两姐妹情况日渐好转,撤下了呼吸机,改为空氧混合仪给氧支持。经过  3个来月,两姐妹终于完全停氧,呼吸恢复平稳。”新生儿科护士长曾艳说,在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护士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且要尽量集中操作以减少刺激;不仅要想方设法固定好   “鼻塞”以保证正常通气,为使通气效果最佳、最舒适,还要经常湿润两姐妹的鼻腔和清理呼吸道;要时刻盯紧监控仪,一旦出现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改变体位、进行抚摸刺激等。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对双胞胎姐妹能“重获新生”,离不开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护理人员的辛劳付出。

“宝宝出生后需要吃奶,两姐妹由于胃肠道发育不成熟,随时会出现腹胀、呕吐、消化道出血等喂养不耐受表现,必须要对她们使用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支持维持液体和能量供给。最初由于不会吸吮,只能进行鼻饲喂养。为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和减轻疼痛,护士要为两姐妹进行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两姐妹的管床医生凌瑶君说,宝宝刚出生时,血管细如发丝,静脉穿刺的难度很大,加上宝宝皮肤很嫩,固定置管时更要小心翼翼,以免胶带撕伤宝宝皮肤。随着奶量的逐渐增加,两姐妹还出现了胃食道反流,这时护士要密切关注两姐妹情况,随时调整护理方案,如采取俯卧、抬高头位、少量多餐等措施。

成立专门的救治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方案……每一步,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都走得如履薄冰。

在这91天里,两姐妹从依靠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到吸氧,再到不需要氧支持;从微量喂养,到全量喂养;从鼻饲喂养,到部分鼻饲喂养,再到自主完成全部奶量,每一次转变,都凝聚着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心血。此外,由于小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情况较为严重,市中心医院眼科为其实施了双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

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下,两姐妹度过了呼吸、感染、黄疸、喂养等重重难关,终于从巴掌大长成了体重分别有3470克和3240克的大宝宝。

“真心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小涵和小雨出院那天,两姐妹的父母将锦旗亲手送到了新生儿科。这就是家长对医护人员最好的回馈。(记者 夏牡丹 通讯员 邹佳运)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kjww/202106/653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