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娄底经济 起身赶早,“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起身赶早,“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起身赶早,“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娄底市重点项目建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精彩连台

记者 谭小斌 李爱军

项目建设,重在速度。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娄底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抓进度、抢速度,跑出了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度”,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1-10月,全市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1.12%,一直遥遥领先于全省二类地区,近3个月排名一直稳居前3前4。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1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8.14%,高于去年同期近10个百分点,年内预计可完成投资450亿元。”谈及今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时,市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应泉对记者说。

抓住一个“早”字,为全市经济从容开局

“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全市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果断出手,采取强而有力的举措,确保全市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春节上班伊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非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调度重点项目建设和疫情防控工作。

3月7日,娄底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集中开工竣工项目达50个,总投资138亿元。刘非、杨懿文等领导出席开竣工仪式,主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云上同步,广泛动员、提振企业和社会各界发展产业的信心。

全市复工复产工作始终坚持“一日一调度,一日一通报”。全市省市重点项目开工复工率和人员到岗率在全省日调度中,进度排位全省第一,103个省市重点续建项目于2月19日全部实现复工。华菱涟钢、VAMA等重点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在春节长假和疫情防控期均未停产。全市95%规模以上企业在疫情防控调度初期即顺利实现复产,复工复产工作平稳有序走在全省前列。

紧盯复工复产企业需求,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娄底市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研究制定《娄底市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操作规程》,围绕建立网格化防控责任体系、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加大保障支持力度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推行重点帮扶,安排防疫物资,对复工复产领头企业免费给予全力保障。

各级人社部门通过开通高铁专列、组织客运包车,统一组织“点对点、一站式从家门到厂门”服务,解决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员工到岗用工问题;通过为返乡农民工出行上岗统一购买商业保险,安排返岗专人护送,全程提供医疗、伙食保障,设立返岗务工服务站等举措,全市68万农民工如期顺利实现返岗到岗。

娄底经开区在疫情防控期间给予企业的补助资金总量达2亿余元,万宝新区给予园区企业的补助资金总额达4000多万元,市本级财政在年初预算和调度安排了相应补贴资金,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瞄准一个“快”字,让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娄底市重大产业项目克服疫情防控压力和外部物流不畅,逆势发力,成绩斐然。

华菱集团高速棒材生产线技改项目今年1月12日开工建设,施工周期不到6个月,即全面实现投产达产,是目前国内建设周期最短、工艺最新的棒材生产线,预计年创收益可超4亿元。

娄星区100万吨废钢加工处理项目160亩用地仅48天完成全部征迁工作,刷新了娄底重点项目建设征迁工作的新速度。

双峰县华视光电光学镜头生产线项目疫情期间开工建设,不到5个月时间,在9月初即投入试生产。

华菱涟钢高强钢一期项目6月开工,10月底实现竣工投产,施工周期仅4个月。

从开工到投产、从试运行到达产,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为疫情防控期间提振企业复工复产信心提供了良好样本,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全市抓大产业坚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做法,协调推进10条新兴工业产业链的同时,盯准产业发展规律性的要害环节开展工作。

成立专班,强化项目调度。针对钢铁薄板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市里成立工作专班,每周定时调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时会诊。

开展集中攻坚行动。9月初,全市利用黄金建设施工期,全面启动为期4个月的重大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列出119个省市重点、省“五个100”重点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攻坚目录,做到“半月一晒榜,一月一点评”。将措施到位、推进有力、形象进度快、完成投资排名靠前的项目评为月度“奋进奖”,全力助推项目建设。

突出一个“大”字,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紧盯大项目,狠抓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围绕娄商返娄、做大娄底主导优势产业,围绕钢铁和工程机械两大产业链做足文章,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年内数次与华菱涟钢总部对接项目发展工作,促成华菱涟钢多个重大产业项目上马并落户娄底经开区,包括华菱涟钢高强钢(棒三线)技术改造、热处理二期和三期、钢结构自动升降立体停车库、菱峰实业等。市委书记、市长10个月里9次对接三一,全面催生了三一中兴百亿油缸灯塔工厂项目开工竣工、三一路机灯塔工厂开工建设。10月9日,三一集团、湖南师大与娄底市签约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三一重卡零部件产业园、三一路机灯塔工厂和湖南师大附属学校(春元学校、涟源三一学校)等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有望拉动相关配套产业投资100亿元。目前,全市推进以华菱涟钢、VAMA为龙头的钢铁精品板材和以三一为龙头的工程机械及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全力打造娄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之势已经形成。

娄底围绕“全省大数据产业园”金字招牌,立足全市“互联网”产业发展,狠抓互联网、区块链企业入驻。湘谷科技、万宝购、必创客等一大批电商、互联网运营企业,在年内增加了新的同盟队友,实现了战略性的发展壮大。

做好一个“优”字,为项目要素支撑保障

坚持高位推动,实行领导挂点联链,发挥引领作用。全市从227个省市重点项目中筛选出54个带动作用强、投资体量大的项目作为市级领导联系挂点项目。全市10条产业链都建立了“一链一长、一链一局、一链一园、一链一办”工作运行机制,各有1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全市7个园区均有市级领导联系。市级领导身先垂范,深入项目工地、企业调研和督查,及时为项目、企业纾困解难。

服务优先,营造清亲政商环境。立足“放管服”改革的纵深推进,全市各级着眼于“软”字上做文章,为项目松绑,为项目服务,全面实现了政务审批、投资服务的流程再造,全面推行“只跑一次”,企业登记37证合1,企业开办时间从8.5个工作日压缩到“一日办”、提速到5.5小时内办结。各园区紧盯承载力的提升,着眼于“搭”字上做文章。持续致力于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实现了各级园区年均新增工业标准厂房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10-15万平方米的常态化扩张速度,为入驻企业搭台筑巢。几年来,陆续打造了一批全国专业产业基地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完善调度考核机制,激发创业热情。全市于今年3月7日、4月28日、9月29日先后组织3批1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总投资505.31亿元,远超去年同期水平。8月25日,召开了年度全市产业项目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各县市区和园区党政负责人参加,共同现场观摩了年度新开工、新竣工的10个产业项目,并组织现场讲评。全市上下形成了“以项目论英雄,凭项目比势力”的竞争氛围和“你追我赶”的比拼势头。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和动态督查制度,用量化考核的手段,做到产业项目“一月一调度、一季一奖惩、半年一讲评、年终一考核”,充分发挥“奖先进、推经验、罚后进”的导向作用,对在产业项目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给予专门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致使投资增速持续下滑且排名靠后、年度投资严重低于进度目标的,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

重点项目建设的全力推进,为全市经济运行持续回暖向好夯实了基础。1-9月,娄底市GDP增长2.9%,居全省第4位;全市居民收入增长7.2%,居全省第1位。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居全省第9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7%,居全省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0.7%,居全省第2位。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economicnews/202012/6405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