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新闻双峰县 “扶”到了心坎上——双峰县人大机关干部的帮扶故事

“扶”到了心坎上——双峰县人大机关干部的帮扶故事

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双峰县甘棠镇的企石、和谐、苏林等村,先后被确立为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的帮扶村。在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朱常健的带领下,扶贫工作帮扶队每年帮扶2个村,人大机关干部与群众结对帮扶,走到哪,扶到哪,农家小院留下了帮扶的身影,山间小道留下了辛勤的足迹,汇成了一支支动人的帮扶“大合唱”,演绎了一个个激荡人心的帮扶故事。

把扶贫档案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7月22日,一阵阵欢声笑语从甘棠镇企石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区的2楼202房子里传出来,县人大主任科员王建国帮着许静慧在精心编织藤椅,引来其他观摩的贫困群众一阵阵赞许的笑声。一根根藤条,织出新生活;一把把藤椅,编出致富路。望着即将交付的30把藤椅,年轻的许静慧脸上笑开了花,“要不是县人大的扶贫和王主任的倾力帮扶,哪有我们一家人今天的幸福生活?”

640.webp

许静慧今年30岁,是广东汕尾人。2008年在深圳电子厂打工时,与丈夫李叶锋相识,2013年,俩人完成了从相识到相爱,再到步入婚姻殿堂的“为爱奔跑”,组成了幸福的家庭,2014年生下了大女儿。“老公是个大骗子,‘骗’我嫁到这个穷山沟里,交通不方便,住房都是奶奶的。”提起这段婚姻史,许静慧抑制不住委屈的泪水,扑通通流了出来:“2013年,随丈夫回到企石村,住在奶奶的一间土砖房里,被眼前的现实击得粉碎。2014年,小孩一生下来,就回娘家去了,一去就是4年,父母和弟弟都劝我离开甘棠,不要再回这个穷窝窝。那时,我还真的有点动心了。2018年,帮扶责任人、县人大干部王建国发来微信,鼓励我们回家到扶贫工厂做事,还帮我们解决易地搬迁房。是王主任的微信点燃了我与老公摆脱贫困、共同奋斗的烈火。2018年5月,我带着4岁的大女儿,不顾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企石村。”

2018年3月,企石村定为县人大的帮扶村,王建国与朱强等帮扶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里,他是李叶锋的帮扶责任人。在走访摸排中发现李叶锋6岁时母亲病故,父亲外出打工杳无音讯,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他初中没读完就南下广东打工,在工厂遇上妻子许静慧,生活才稳定下来。“李叶锋家里没有住的地方,收入又不高,这样的条件,莫怪许静慧回娘家一去不归。但怎么促使她重返家庭继续生活下去呢?”李奶奶与王建国的一番交谈,道出了“无住房,无门路、无经济,担心孙媳妇留不住”的心结,让许静慧回家成了王建国急需解决的大难题。2018年,李叶锋一家评为易地搬迁贫困户,王建国再次向许静慧发去了微信:“小许,村里把你家纳入易地搬迁,今年就可入住了,还给你联系了去隔壁村家具厂做藤椅的工作,这样你可以安安心心在家挣钱、带小孩。相信你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生活会越来越好,家乡热烈欢迎你!”

“王建国像父亲一样关心我,帮助我们这个家。”许静慧指着家里的新家具说:“2018年5月搬入新家时,价值3万多元的家具都是王建国组织人大代表、双龙家具厂老板李献存捐献的。小孩读书每年还补助1000元,今年奶奶自产的350斤菜油,也是他通过消费扶贫帮忙推销的。现在好了,丈夫在外打工,每年可赚4万元左右,工厂把藤椅送到家里来让我加工,每天既带了小孩还能挣个70-80元,如今我们住上了新房子、挣了红票子、买了小车,全家过上了好日子。”

“看到孙媳妇这么聪明能干,安心持家,我们再也不担心她会走了。”75岁的爷爷和71岁的奶奶欢快地笑了。“我现在每天都拍视频给我的父母和亲人,让他们分享我的快乐时光。”许静慧拿出扶贫档案袋,笑着说:“我要把这些档案资料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孩子们永远铭记党的恩情和关心我们的帮扶人”。

照片是过上好日子的见证!

640.webp (1)

“一、二、三,笑一笑,好!OK”,随着相机一闪,一张幸福家庭照片被晒了出来,王帮国、卢桂珍两口子和在家的四个孩子望着这张珍贵的照片,笑得非常开心:“这张照片,是人大肖育平帮我们借钱建新房子、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的见证”。

1

 

63岁的王帮国是山斗村人,妻子是江西人,上世纪80年代结婚后,一直带着陆陆续续养下来的8个孩子住在父亲60年代建的1间土砖房里。老房子是危房,两面用树撑着,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丈夫是老实人,没有手艺,跟着他过了一辈子的穷日子,要不是搭帮党的扶贫好政策,来了县人大肖育平这个好‘亲戚’,帮我们搬出了危房建起了新房,住着跟城里人差不多,真想不到,我们也翻身了。”妻子卢桂珍一边向我们“倒苦水”,一边笑着给我们说起了帮扶干部帮着借钱建房子的故事。

2018年,县人大机关干部肖育平结对帮扶王帮国。“3月份第一次入户走访,看到他全家9人挤在又黑又湿、墙壁用树支撑的危房,刚好那天下雨,家里用六个盆子、桶子在接漏,吓得我心惊胆颤、夜不能寐。”肖育平心有余悸地说:“与村支两委一商量,建议把他家列入易地扶贫搬迁户,利用他自己的空坪隙地易地重建,按225平方米的面积设计施工建设。当年5月动工,10月入住,总算放心了。”

“要不是肖育平这个亲戚的帮扶,这么短的时间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王帮国说:“说起不怕丢人,我们生下二孩后,就响应政府号召,夫妻俩先后做了长期节育手术。哪知手术后仍然有了生育,于是和政府赌气一直生下了后面7个女儿才放手,苦了老婆也苦了孩子,一家九口人蜗居在一间‘晴天见星星、雨天像澡盆’的房子”。说到这,这位老实农民有些哽咽,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人口多,负担重,读书的学费也不少,加上住的是危房,全家提心吊胆过日子。”“2018年,肖育平第一次到家里来就劝我改造房子,改善居住条件,我想都不敢想。后来,地有了但没钱动工,他以个人的名义帮我到镇财政所借了5万元,5月1日破土动工。房子建到大半,正为材料款犯愁时,肖育平又给我借来了5万元钱解了燃眉之急。10月1日国庆节那天,全家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现在好了,老大至老四都毕业了,分别在广东、上海工作了,老五至老九都在学校读初中和小学,苦日子熬到了头”。

扶贫工厂留住了我们的乡愁

“我这个家具厂,是人大扶贫工作队和审计厅的扶贫工作队支持我建起来的。我以前也是一个贫困户,如今,靠做家具生意,不仅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帮助好几个贫困户解决了务工问题、走出了困境。是这家扶贫工厂留住了我们的乡愁,再也不用四处去打工了!”邹子富的子富家具厂刚好在和谐村与企石村搭界的十字路口,他十分高兴地告诉我们,2017年他就正式脱贫,在县人大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办起了一个小小的家具店,如今,每年两口子在家就可以挣个10多万元。

2

人大在和谐村一扶就是三年。三年里,工作队瞄准当地土特产、土能人下功夫,先后支持村里扶持农户壮大发展“乌薯片”产业,全村大大小小的农户,非贫困的带动贫困的,全部晒干薯片,人大机关的帮扶干部充当推销员。每年到七八月红薯丰收的时候,和谐村来来去去买“乌薯片”的人络绎不绝,昔日供山里人青黄不接时充饥的地瓜,如今成了落地不沾灰的“香饽饽”、成了和谐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蛋蛋”。“我和我婆婆每年晒300斤,原来卖10块钱一斤,现在可以卖15块钱一斤,送到村里的扶贫工厂加工包装好可以买到30块钱一斤,都成了抢手货!”村民袁新辉的脸上乐开了花,如今三个小孩大的找到了工作成了家,小的读书也不用担心学费、住宿费,一家人省吃俭用也还算过得不错。

“人大朱主任带领干部到我们和谐村扶贫,他们做的,都是我们心里天天想的、盼的。除了帮我们修路、通水、通路灯,还支持我们建红薯产品加工厂,留下了一只能下金蛋的鸡!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的脑子也活了,都学会了网上找客户、找销路了!”和谐村党总支书记邹好快对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以前村干部忙于给村民向上级叫苦、要钱,如今忙于给村民下单、刷卡、找货源,村里的三个扶贫工厂每年要给贫困群众发放几十万元的工资,村民在家能赚钱,也不用四处奔波了。

五年来,双峰人大一直都在甘棠山斗的几个村扶贫,而且每年既要帮扶一个贫困村,还要联系一个非贫困村,两两相顾,从不厚此薄彼。五年来,和谐村有了三家扶贫工厂,苏林村的路修好了、水库山塘能够蓄水了、家家户户都有了红心脐橙,凤凰村最难修的公路硬化了,企石村、和谐村、苏林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住进了新房子,三个村251个贫困户807名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了脱贫,海螺水泥骨粒厂也选址落户企石村,届时将全方位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人员务工和交通运输业。“要让石头缝里飞出金凤凰”,脱贫攻坚,让山斗人世世代代为之奋斗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通讯员 王玖华 刘亚曲 孙国兰)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counties/shuangfeng/202008/6352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