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集合专题活动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一直想给生我养我的父母写篇文章,可总觉得可以等、可以等,没想到等到今天,父母已离我而去,而我的文章还在腹中,就是写完了,我也永远寄不到他们手中了。

父亲吴桂华生于1931年8月7日,籍贯为双峰县双板桥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没田、没产业。靠租地主家的田来种,靠担煤炭子来赚几分钱。父亲十来岁时,我爷爷就过世了,因为兄弟姐妹多达六七个,有些一旦生病就没钱看病,就只有眼睁睁看着他们在病痛中离开人世。我听我七叔叔说过,我爷爷离开的那一年,我六叔(我爸排行五,我叔排行七)因病痛也离开了人世。说起六叔,我七叔现在都印象深刻,他从小就身体灵活,经常倒立行走,而且很晓得关心父母,可疾病一来就像水火般无情,医药不发达又没钱,只能看着他们离开人世。一年失去二位亲人,对家庭是沉重的打击,可活着的人还是要生活,父亲年幼的肩膀过早地支撑起了家庭的担子。记得父亲曾经回忆那时从双板桥担煤炭子到娄底新鞭巷,几十里路还要挑着煤炭,那种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可家里这么多人要活下去,父亲只能拼命赚钱养家才行。“记得有一次送完煤炭,我和另一个伙伴一人花了五分钱,买了一小块猪板油和一把南粉,那种鲜美的味道几十年了我还记得清清楚楚。”望着父亲充满陶醉的表情,好像世间美味也抵不过一碗粉丝了。

父亲是从过苦日子里出来的人,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农村当过乡干部、武装部长。每到一个乡镇,他都十分关心当地村民的疾苦。“那时农民真的苦啊,有些家庭连一床棉被、一个煮菜的锅子都是烂的,有时看到村民家只有一床烂棉被,他就把自己的军大衣还有皮鞋。都送给他们。”对这些事情我深有体会,记得早几年我和他回到他工作过的地方。那些当地的农民听到当年的吴部长回来了都跑过来,有的手里拿着鸡,有的提着鸡蛋还有农产品送给他。这是几十年没见面没联系过的人,对自己有恩的人、帮助过自己的人发自内心的一种报答。

父亲常常告诫我们:“字是打门锺,看文先看字。”所以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记得80年代,那时我和父亲随父亲的单位涟邵矿务局721工大又叫涟邵党校搬到了涟源斗笠山石坝,我一个在双峰具蛇形山镇做玻璃生意的亲戚专门跑来我家,请父亲写了几天字,因为当时农村流行在玻璃上印字,所以有才能的人都是别人追着你跑,如果不是父亲有才,这个远房亲戚才不会跑到这个穷山僻壤来的。

平时开支记好账是父亲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了,无论是买块水豆腐还是人情往来,父亲都会心无巨细,他常常说“好记性当不得烂笔头。”所以父亲持家是一把好手,我们兄妹三人,还有奶奶要养,妈妈当时也没工作,后来才上班,可以说里里外外全靠父亲一手来安排,而他才几十块钱工资,现在回想起来,我才理解父亲为什么烂衣烂裤总舍不得丢,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他来说太平常了。后来涟邵党校搬到娄底,又改名涟卲技校,与湖南人文学校合并,父亲的工资也涨了,但他依然还是那种老习惯了,勤俭节约伴随了他一生,父亲离去时,除了我们给他的新衣服,打开衣柜,那到处是洞的内衣、那有补丁的内裤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摆在衣柜里。父亲是没有钱吗?他到娄底时,工资四丶五千,但他节俭惯了,从不乱花一分钱,望着那些衣裤,我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父亲,和您相比,我们差得太远了。

孝顺是父亲留给我最深的体会。爷爷去世得早,奶奶维持一大家子确实不容易。在奶奶八十大寿那一天,在她过台阶时把脚扭了,她后来一直到离开人世(奶奶活到91岁)就是躺在床上,再也不下地了。我记得那时奶奶最喜欢吃的是鹿茸丸子,那时很贵,但父亲每月都按时买回来孝敬奶奶。奶奶在床上躺了这么些年,我姑姑和七叔还有父亲就轮流照顾,从无怨言,这是我从父辈身上学来的孝顺,让我终身受益。

我的母亲谢细容比父亲小二岁,是1933年6月22日出生。母亲出生于涟源桥头河乡一个普通山村中,说起来,她与父亲应该还有瓜篷搭柳叶的亲戚关系在内,不然相隔这么远的地方,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是不会成婚配的。母亲没读几年书,她常常回忆说,那时的农村流行的是,女孩子早晚嫁出去,是别人家的人,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其实说到底,那时都穷,也送不起。母亲嫁过来后,吃了很多苦,我七叔告诉我们,以前我上面还有二个,带到几岁,没有带大,如果现在还在,也有六十多岁了。我听后,眼泪马上就流了下来,丧子之痛,痛何如哉?还是二个,可以想像当时母亲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母亲在我三四岁时终于找到了工作,在双峰县洪山火车站装卸队当炊事员,那时父亲调到了洪山公社当干部(以前是公社,现在改为镇)家里有二个拿工资的人,条件相对来说好一些了。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总是用行劲教育我们。记得小时候,我总奇怪,每次家里煮了好菜,最后一个端起碗的是她,而且我奇怪,每次吃鸡(那时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鸡,除非有人过生日)她总说她不喜欢吃鸡,可我却偷偷发现过她在我们都吃完了,也会到鸡碗里动筷子,我还无知到问她:“妈妈,你不是不喜欢吃鸡吗?”现在想想,我无知到了什么地步!妈妈不是不吃,她是省下来好让正在长身体的我们多吃一点。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母亲很少跟我们讲大道理,但她老人家时时刻刻用行动荃释了她的爱。因为长年累月的劳作,母亲的左腿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平时走路都是一拐一拐的,很不方便。可在1991年的时候,因为我被蛇咬伤,几个月都没好,她居然一个人走路到万宝圣岩洞讨了仙水回来,那时还是山路,一个腿平时都不方便的人走几十里山路,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她完成了这个行动?是母爱的光辉,是母爱的力量。

记得每次我带小孩回去看望他们,离开时,母亲都会站在阳台上望着我们离去,叮嘱我骑车小心点、慢一点,现在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我再也享受不到母爱了,一想到此,我的眼泪就控制不住地往下流。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时,我与哥哥吵架,生气的我没吃晚饭就躺在床上睡了,母亲知道我没唾,她走到床前,轻轻地塞了一些压岁钱给我,安慰我。母亲,又快到过年了,儿子想您啊!

因为忽发脑溢血,母亲2000年元月十四日高开了我们。同在一个学校的邻居们都说,谢姨从不与人争吵,永远都是和和气气,是啊,与邻里和睦,睦邻友好,与世无争是她老人家做人的原则,可母亲,您离开人世,连话也没有留一句给我们。

子欲养而亲不待。当父母离我们而去时,我才发现,我欠父母的实在太多太多了,当我想报答他们时,他们却已享受不到了。我多想向他们倾诉我的思念之情,多想写封信告诉他们,父亲、母亲,我想您们啊,您们身上那种孝顺、勤劳、节俭的品德我一定继续发扬下去,可他们却收不到我的信了。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2002/6225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