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合娄底市民政局 情倾新培拔穷根
情倾新培拔穷根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卫星 肖星群)2017年12月12日,涟源市桥头河镇新培村第一书记梁鹰陪同涟源市民政局局长肖赞东、副局长刘建文,再次来到贫困户李永强的家中,从他家人那里了解其精神类病的康复情况。李忠义特困待遇的落实,李忠财瘫痪在床、残疾证的办理,李子皇孙的孤儿幼保手续的申报,李日清家的儿子是否走上正轨,特困户李保雄家里是否有米,李亮初的危改房是否竣工等等,全村贫困户的“家长里短”,一直牵动着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心,驻村第一书记梁鹰更是了如指掌。
新培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由原新培村和钟山村合并而成,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04人。2015年,该村确定为涟源市民政局帮扶单位,梁鹰作为驻村扶贫队长,兼任第一支部书记。
原钟山村的水泵损坏严重,水渠多处废弃,严重影响该村800多村民的农业生产灌溉,帮扶工作队将修泵修渠工程列入全年的头等大事,从各处筹资,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修缮。作为脱贫村,要建的项目很多,要用钱的地方也太多,为此,帮扶工作队多方争取政策和资金,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程。全村共硬化道路1.8km,修建水渠2.1km,修复水轮机2个,争取老区项目1个,建好老年服务中心1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1个,村级卫生室1个,光伏电站1个,进一步完善了村级服务平台和党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全年全村项目资金投入近140万元,做好了水、电、路等重点基础项目的完善和改造工作。
原钟山村是典型的上访挂牌村,村情极为复杂,村级财务清理后,各种问题突显,多年积累的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为改变这种乱象,第一书记梁鹰带领帮扶队员睡在村里,扎入群众中,没日没夜地走村入户,做调解、摆政策、宣讲法纪、澄清历史,将全村的历史问题和矛盾纠纷一一“击破”在他们的努力下,该村的换届选举、扶贫清整、低保清理、环境整治等重大工作,没有出现一例越级上访的现象。
为了严格精准识贫,帮扶工作队按照标准,对原钟山村贫困对象的识贫推倒重来,对全村的所有贫困户逐户核查、重新评议、重新公示、重新核减,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并按程序经镇、市核实和公示到位,确保了贫困对象的精准。为了结对帮扶到位,市民政局28名党员干部及全村村支两委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全村贫困对象开展了结对帮扶,实现了“全覆盖”。为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帮扶工作队走村入户、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出点子,因户施策,努力增进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扶贫政策在村里落地生根,让贫困对象逐步走上同步小康的路子。
为加速全村健康发展的步伐,扶贫工作队在详细摸准本村贫困对象、资源状况、市场导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优秀退伍军人和致富能人,共青团员、党员组长、残疾人的优势,将其有效结合,积极引导和支持他们大力开展村级土地流转、发展种养、加、销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指导4名优秀退伍军人和2名越战老兵,牵头联合组织52名贫困户,建立了2个退伍军人“双带双促”示范点,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种养加销一体的产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每年可获利上千元,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稳定,成为扶贫路上的新模式。
通过前期的大力宣传和适当扶持,健全和壮大了原有的东煌农业产业合作社、经济场水果种植合作社。为了引进一位在深圳发展的的青年李三根回乡创业,驻村第一书记梁鹰不下十次或电话或登门“游说”,李三根终于回到家乡发展特色山鸡养殖和加工销售项目,年利润可达10万元,入社的贫困户年增收入近万元。如今,村里的4个生态种养合作社都能自觉带领全村的贫困对象入社,贫困户以土地、技术、小额贷款资金入股。全村57户贫困户已与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利益连接共同体协议。
为了让新培村早日脱贫,已是第四次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的驻村村第一书记梁鹰更是呕心沥血,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并且将党组织关系迁到村里。他常年和驻村扶贫专干刘勉吃住在村里,白天开会、做资料,晚上走访群众,处理问题。
他上有八十多岁的老父老母,妻子远在怀化经商,小孩今年高考,村里今年又列入整村脱贫,压力重重,加之他本人“三高”严重,心脏衰弱等疾病缠身,常常头痛欲裂,每到病发,总以拳击头,疼痛难忍,从去年11月份至今,医院已连续三次下达病危通知,可每次他都在医院输完液,开些药就急匆匆赶回村里继续战斗。
说起帮扶工作队,特别是说起第一书记梁鹰,村支书李红兵感激地说:“帮扶工作队和梁书记太敬业了,我们也只有跟着他努力干。”
责任编辑:梁雄军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1802/5859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