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梅山时评 从油溪桥村发展探脱贫攻坚密码

从油溪桥村发展探脱贫攻坚密码

油溪桥村位于新化县雪峰山脚下,属于“三天不下雨就旱,下雨三天就涝”的石灰岩地质,老百姓全都靠天吃饭。最近五年,油溪桥村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山修路、围田造塘,发展稻田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目前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了近万元,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娄底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全年实现1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00个以上贫困村整体脱贫、双峰县脱贫摘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新化县油溪桥村的农业发展及脱贫攻坚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基础保障。扶贫攻坚战进行到今天,面对的贫困已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硬骨头”“拔硬钉子”需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勇气,也更考验各个贫困地区党建班子的治理能力及智慧。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省级贫困村新化县油溪桥村的巨大变化,与村支部的建设和努力密不可分。油溪桥村不断深化党建工作,村支部高度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有力保证了党建引领脱贫致富并驾齐驱。在此,我建议村级脱贫攻坚工作可以这几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抓班子强堡垒,定期对村级班子综合研判,动态管理,每年按照10%比例倒排整顿;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全力打造脱贫攻坚铁军队伍。二是抓管理强作风,推广固定党日主题活动,志愿服务、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党员中心户、党建指导员全面推行。三是抓引领强合力,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深挖“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中“X”的内涵,开启脱贫攻坚新模式。

产业推动,帮助群众致富增收。狠抓产业发展是基层组织的重要抓手。如何发挥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培育新型产业实现群众致富增收,油溪桥村提供了参考借鉴的范本。一是立足实际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方能紧跟市场动向,产业扶贫特色才能呈现鲜活底色。从碧水环绕的古桥古路为主题的旅游业,到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特色农家乐及成功开发稻田养鱼、甲鱼养殖,建设经果林基地,实现一户一品,没有盲目跟风,也没有等靠要的被动坐等,油溪桥村在一步步自主探索中编制出了专属于自身的产业扶贫方案。这告诉我们,产业扶贫要出效益,没有标准化样本可以照搬,也没有固定答案可以遵循。唯有挖掘自身潜能,发现身边机遇、打造特色亮点,才是扶贫规律的精髓。二是创新管理制度保障。在产业转型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为确保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必须积极创新管理,探索制度保障。像油溪桥村就成功推出了“五统一”和“五个有”的建设发展模式,“五统一”制度,即村委会统一组织开发、开拓市场,种养专业合作社统一规划管理,农业技术人员统一培训指导,贫困户参与统一行动,村组干部统一结对帮扶,并采取多项特惠扶持措施。“五个有”包括:“有组织领导,有产业规划,有技术保障,有村民参与,有建设目标。” 这种思路和模式,为全市脱贫工作提供了学习榜样。

文明创建,有效激发内生动力。精准扶贫,文化文明扶贫应先行一步。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是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治贫”必先“治愚”。油溪桥村就响亮提出 “文明塑村”,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取缔麻将馆、酒席从简等作为助推脱贫攻坚村规民约的修订内容,同时,为保证村规民约的有效实施,建立起党员廉洁勤政档案和户主文明档案,全村实行文明档案袋管理。从油溪村这一做法,可以思辨文明创建在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做法。一是文明创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实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要大力推动农村青年和农村群众的观念更新,逐渐提高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使“增收入”“富口袋”与“健精神”“富脑袋”同频共振。二是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彻底清除不良习俗的影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介入、积极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必须让广大农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强化制度约束,让文明乡风传承致远。在村规民约中加入移风易俗内容,依托村干部、德高望重人员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组织村民讨论,合理划定红白喜事消费标准、办事规模等,使农民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简办婚丧的新习俗。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shiping/201802/5548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