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娄底经济 湘博会:“娄底制造”迸发新活力

湘博会:“娄底制造”迸发新活力

 

娄底日报讯记者李细华 通讯员尹伟华 邓杰

天高气爽稻穗香,风和日丽秋意浓。走进双峰县梓门桥镇低坪村,丰收的画面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肥沃的土地上,水稻秆粗叶黄,稻穗硕长。闻着稻谷的香味和泥土芬芳的气息,嘴里溢满甘甜。一辆印着“星光至胜”字样的农机轰隆隆奔向田野,忙着收割稻穗,速度之快令人惊奇。

农机是娄底三大特色产业之一。从2009年至今,湘博会的重点产品是湖南特色的农机、工程机械、电子陶瓷等“三机”领域产品。通过湘博会这个平台,娄底的农机、煤机、电子陶瓷产品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全市的农机生产已经形成规模,煤机产品种类齐全,其中“海湖”“远扬”“创安”等数十个产品远销东南亚、拉美国家,映鸿公司等生产的新化电子陶瓷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电子信息和日常生活等领域。

农机借“船”出海闯世界

近年来,双峰县借助湘博会平台,紧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农机产业主动融入全球大市场,组建农机集团,抱团闯荡世界,瞄准东南亚市场需求,展开产业布局,加快“灵巧”机型开发,研究生产的小型收割机、旋耕机、碾米机、三轮车等成功“闯入”东南亚市场。

9月7日,第八届湘博会宣传报道组走进“农机航母”湖南农友机械集团,工人们在抓紧生产收割机,以确保出口印度尼西亚的1000余台收割机按时交付。

农友集团目前在全国及东盟、非洲国家拥有200多个经销和售后服务网点,组合米机销售居全国首位,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及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在全省同行业排名第一,正筹备在越南、印尼建组装分厂。

 

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若桥兴奋地说:“农友已连续参加了七届湘博会,在湘博会上同国内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东盟国家商协会广泛接触,主动对接,近两年响应‘一带一路’‘走出去’号召,采取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售后服务网、实体经销网三网融合,去年出口总额超过1000万美金,一般贸易出口达到600万美金,今年将有30%的增长。”劲松机械公司负责人赵瓒琪自豪地说:“湘博会不仅是展示农机制造的大舞台,而且是对接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桥头堡’,我们在湘博会上学会了如何开展进出口业务,怎样与外商打交道。”

双峰县享有“中国碾米机械之乡”“湖南省农机产业基地”“湖南省特色县域(农机制造)经济重点县”等美誉。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53家,共开发生产农机6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其中组合米机、电动风车、小型玉米脱粒机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0%以上。近年来,双峰县抢抓“中国制造2025”机遇,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进智能制造,成立了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激光切割、机器人焊接、智能铸造等生产线,建设农机展示展销、推广服务、技术交流、产品质量检测、人才培训5大平台。引导企业整合资源、挂大靠强,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开展“互联网+现代农机”行动,打造国际销售平台,扶持农机企业加快“走出去”。目前,全县农机年创产值148.2亿元,占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产品出口印尼、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矿机借“展”提质升级

娄底素有“百里煤海”之称,以煤机为主的矿山机械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据了解,娄底现有煤机生产企业30多家,产品种类齐全,覆盖运输、提升、支护、通风、电器五大门类,十个产品荣获国优省优产品和“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产品远销东南亚、拉美等地区。

自2009年首届湘博会举办以来,娄底矿山机械加快转型步伐,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创新,研发出智能矿机、移动式停车库等一系列新产品,它们的产品正瞄准目标市场,闯出了一番新的天地。

走进娄底高新区湖南海湖矿灯有限公司车间,排列整齐的矿灯设备正等待工人打包出库。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海湖矿灯是中国驰名商标,自湘博会举办以来,依托越来越具国际影响力的会展平台,海湖矿灯成了市场的抢手货,特别受到山西与海外市场的青睐。

湖南海湖矿灯有限公司顾问吴国雄告诉记者:“湘博会已经开了七次,我们每次都参加。湘博会提高了我们的知名度,对我们的产品促销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第一次到第七次,我们获得了很多订单,现在好多客户都点名要我们的产品。”

作为湘博会的受益者,另一家矿机生产企业湖南创安防爆公司,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稳稳地迈上了新的台阶。创安防爆公司拥有现代化厂房6万平方米,现已在上海设立分厂,成为了中南五省同行业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设施最完善的制造基地。

电陶借“机”实现绿色转型

新化是全国特种陶瓷制造出口基地。近几年,借助湘博会平台,新化电子陶瓷行业努力摆脱行业固有的思维定势,为电子陶瓷产业营造出了一个横向、纵向、立体产业空间。为了摆脱瓶颈,众多企业借机转型,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更好地走向了国内与国际市场。其中,有一部分龙头企业,它们在坚守传统目标市场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了绿色循环经济。

在湖南映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2条塑木新材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据新化特陶协会会长、湖南映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映杰介绍,公司塑木新材项目是第六届湘博会签约项目。现在,新化拥有电陶生产企业200多家,每年产生的电陶废弃物在500吨以上,塑木新材的原料中就含有大量的电陶废弃物。

方映杰告诉记者,整个产区是映鸿公司一个循环经济展示区,这里面的产品在历届湘博会展示过,但是在第八届湘博会上,他们想展出一个转型升级的产品———塑木新材,它是用木粉、谷糠粉、还有电子陶瓷废弃物、废水瓶做成的一款新产品,这款产品主要是环保节能低碳取代木材。在第八届湘博会期间,新加坡和加拿大的几个客户会和公司签合同,塑木新材产品已经走向了世界。

2016年10月,上市公司格林美股份公司与映鸿科技公司合作,一个投资10亿多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已经开工建设,首期工程包括四栋厂房将于今年年底交付使用。塑木新材是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建筑装饰型材,可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市政工程等设施领域,很受欧美、东南亚市场的欢迎。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economicnews/201709/5397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