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综合新闻经济新闻 “募资神器”ICO被叫停 业界:为区块链技术正名 营造发展环境

“募资神器”ICO被叫停 业界:为区块链技术正名 营造发展环境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 李彤)监管态度的日渐明确,对首次代币发行(ICO)的影响仍在发酵。有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及时出手,对规范行业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泛滥的ICO是一种融资手段,而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手段,ICO不等同于数字货币。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11日,全国至少有73家平台曾开展ICO业务,目前48家平台宣布暂停业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ICO项目基本使用的是代币系统。代币是计算机科学上的概念,它代表一个总账上的记账权,通过募集虚拟货币为项目进行融资。“目前不少ICO只是圈钱的幌子,对行骗者而言出个白皮书就能圈钱,加密技术让非法行为隐秘化。”

通俗讲,虚拟代币是“借鸡下蛋”的行为,单纯“寄生”在其他货币的区块链上,利用智能合约进行登记即可。由于过程便捷,给非法集资、传销等不法行为提供了便利,形成了传销币和“空气币”。

上述人士表示,与“虚拟代币”相对应的是真正受认可的“数字货币”,拥有独立自持维护的区块链,有自己的代码库。数字货币有“挖矿机制”,有矿机、矿池、核心算法,开发成本极高。两相比较,在高额开发成本与低廉“寄生”费用下,目前国内极少有拥有自主开发“数字货币”系统的ICO项目。

在海外交易所,没有独立技术系统的“空气币”不能上线交易,数字货币项目要有成熟的主链和应用落地,例如澳大利亚的首个数字货币项目Hcash和韩国正在推动的数字货币项目ENT。

记者梳理发现,当下ICO逐渐形成了造假产业链,被全皮包装的ICO项目关键要素包括:项目发行人、掮客、站台核心人、码农、ICO平台。在ICO项目圈里,带项目白皮书、有人给站台、源代码齐全、平台网站,这一系列完整造假链条花费不到20万元。

北京市民戴女士最近为了自己的另类投资“有点烦”,监管政策发布后,对于已经投出的资金是否安全,她心里没底。“之前看着朋友都投,有时一天的收益太诱人,自己也就进来了。没想到市场的波动有这么大,成为了被割的‘韭菜’。”对部分投资者而言,其并不关心项目本身,只关心能不能搭上庄家快车,拉高币价,带他们起飞。

在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看来,“大量散户甚至‘大妈’的入场正是一个风向标——ICO到了监管层介入的时候。这一次整顿主要是为了风险警示和保护投资人利益。”

盛松成认为,ICO具有众筹、募集资金的特性,大量没有前途甚至本身就是欺骗的项目,不仅让投资者承担巨大风险,也让真正的区块链创业团队颇多抱怨,客观上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OKLink区块链研究院研究员田颖表示,ICO不等同于区块链,区块链技术的核心是“智能的可信系统”,未来可应用于强信任关系的商业模式中,提高跨主体之间的协作效率,为跨境支付、清算结算、供应链管理等提供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正在构建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提升跨行业协作效率,消除信任壁垒,减少人工成本,为新一轮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新动能。这带来的提升空间远比想象的要大,会对现有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创造新的价值链条和商业模式。”她说。

在盛松成看来,新一代区块链系统正在加密技术、高频交易、能耗等方面不断进步。区块链在中国发展迅猛,出现鱼龙混杂在所难免,监管及时介入是对区块链行业的呵护,能够让行业更加稳健发展。

对于ICO项目投资,澳大利亚科银资本负责人表示,该领域专业性非常强,不建议普通投资者购买。“至少要达到过私募基金水平的合规投资者才能去投ICO,因为这个行业风险太高了。”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zhnews/economicnews/201709/5388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