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集合专题活动 在洪水中扛起责任

在洪水中扛起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涟源电视台主持人、记者罗洁景。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在洪水中扛起责任。

今年6月30日至7月1日,一场罕见的暴雨从天而降,

涟源四处告急,损失惨重:全市受灾人口27万,农作物受灾面积18万亩,县乡村公路中断损坏580处120km,电力线路中断12条,通讯线路中断33处45km,桥头河、伏口、渡头塘、七星街等多个乡镇主街道被淹、通讯中断。

迎战暴雨,抵御洪灾,全市上下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军民同心、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涟源大地响彻荡气回肠的抗洪凯歌。

房屋坍塌、山体滑坡、人员被困……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全市紧急动员,市委书记谢学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杰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冲向抗洪抢险第一线,镇守灾情最严重、救援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7月1日上午9时,涟源市将防汛III级应急响应提高至II级,市委政府立即组织15个小组分赴灾情严重的乡镇指挥抗洪救灾。涟源市人武部派出8艘冲锋舟与民兵应急分队、武警、公安、消防等赶赴受灾乡镇,并协调娄底市相关部门增派冲锋舟,共同转移被困群众。

上午10时30分,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谢学龙书记来到洪水正在上涨的桥头河老城区指挥抢险救灾,实地察看群众疏散、道路积水、交通疏导等情况,科学指挥抗洪抢险工作。她趟过洪水,来到被围困的群众身边,用沙哑而坚定的声音对大家说:“乡亲们不要怕,赶快跟我来,我会把大家带到安全的地方。”

“市长,水太深,我们去就行了,你就不要去了。”“不要紧,人民的生命安全最重要。”在灾情一线,指导防汛救灾的涟源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杰顺着齐腰深的洪水下行100多米,冒险救出一对被洪水围困在店铺桌子上的母子。这一次,刘杰已在水中连续浸泡了近4个小时。

漫顶区、圩堤上、险情处,到处都有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大家顶着瓢泼大雨,在浑黄翻滚的洪流中拉起“生命线”,铺开“搜救网”,开启“保护罩”,奋战在抢险战斗最前沿。在洪水暴涨的七星街镇檀山村蒋家桥附近,有村民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该镇党政主要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救援。由于水流湍急,水位持续上涨,救援工作进展缓慢。危难关头,武警官兵闻讯出动,携带冲锋舟对被困在洪水中的3人开展救援。险情被排除后,七星街镇党委书记阳克之心里悬着的石头刚要落地,却猛然发现对岸有两个村民紧抱着一棵摇摇欲坠的小树,在咆哮的洪水中等待救援。由于通讯中断,无法联系在另一端的消防官兵前去营救。“来!我上!”情急之下,阳克之穿上救生衣,绑起救生绳索就淌进了齐腰深的洪流中,一路摸索前行,设法向被困群众靠近,最终在救援队伍的协助下,成功将二人背离险区。在一次救援行动中,我台最年轻的记者梁巨威跟武警官兵乘坐冲锋舟前往救援受困群众,由于浪高水急,冲锋舟在到达离群众不足两米的地方差点被掀翻,一个大浪打在梁巨威身上,鞋子被洪水冲走,摄像机也被洪水打湿,幸亏一名武警战士死死抓住他的手,才没有掉进汹涌的洪水中。在此次防汛抗灾中,涟源电视台新闻中心所有记者停止休假,24小时待命,12名记者开赴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向中央、省、娄底市媒体发稿15条。其中中央电视台上稿2条,在湖南卫视上稿4条。在娄底电视台上稿10余条。媒体迅速响应,及时宣传了市委市政府抗洪救灾的坚定决心和科学举措。充分展示了涟源人民万众一心共抗天灾的信心和勇气,召唤起四面八方的爱心源源不断向灾区汇聚。被洪水撕裂的大地来不及悲伤,被洪水洗劫的家园消除了惊悸,艳阳下的灾后重建如火如荼,新的希望节节生长。任凭风雨洗礼,我们从来都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1708/5319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