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娄底新闻梅山时评 告别“野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告别“野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书中曰“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句话大致是讲人类改造大自然的成就和功绩,可以让人类驱逐野蛮,走向光明。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的追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势必要与旧“野蛮”做斗争,同民众旧习俗做抵抗,其中困难不言而喻。
十余载春夏秋冬,娄底一直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综合水平的重要抓手,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新娄底”和“山水相融、宜居宜业、众人向往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途径。从娄底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城市管理大家谈”、“创建热线”到娄底部署六个专项整治行动再到启动创建全文明城市有奖知识竞答活动,从宣传到细化制度,从严格执行到民众参与,娄底创文工作在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然而走在大马路上,我们仍然可以随处看得到一些不文明的音符,文明是进步生活方式的常态化,也就是一种习惯,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尚且需要七天,更何况是四百多万人的娄底,要想软件硬件双双入围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还需官民齐心、规范制度、强化硬件。
俗话说,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官员严于律己,监管严明;民众人人参与、乐于学习,就会成为创文的引擎,但有的干部戴着“小红帽”督导时管别人,摘掉“小红帽”就开始闯红灯;学校附近的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却偏偏有未成年人上网;原本狭窄的过道更是停满了车。这些不文明现象还是层出不穷,这些都是由于官员没有以身作则,监管不严导致的。官民齐心才能打硬仗,创强市。政府人员要率先示范、加强监管,要磨刀霍霍向“不文明”开战,吹起“城管革命”之风,把不正之气力挫于文明之下,民众要严格履行“文明公约”,以道德模范为榜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在口里,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让湘中的文明之星璀璨发光。
毋庸置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创文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反复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规范制度就成了重中之重,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就是严格执行城管、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法律法规,情节较轻可进行劝导,但违反法律就要按照法律规定处理,该如何便如何,决不能姑息懈怠,以助长星星之火;要严格规划来建设城市,通过的规划就是铁打的规划,不能随意更改,要真正实现“问责”,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不然制度变为“空头文件”。
在强化硬件这方面,笔者认为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垃圾收容箱的设置密度,方便居民生活;对有科学规划的地方建设公园,提升城市品味;整理市容市貌,整顿广告传单、规范摊位摆放;二是加大人文关怀基础设施建设。要协调男女厕所比例,优化厕所环境;建立第三厕所,当女儿帮助年迈的父亲如厕时,当儿子带母亲如厕时,第三厕所就能很好的化解尴尬;引进共享单车,让共享呈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民,也体现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创建全文明城市,驱赶“野蛮”不在一朝一夕,而是日日夜夜的坚持,现如今娄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日新月异,也在一步一个新台阶,创建成功指日可待。(编辑/姜友富)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shiping/201708/5319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