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集合娄底创新开放大讨论大讨论内容 潘文琦:娄底创新改革的天平还需小砝码

潘文琦:娄底创新改革的天平还需小砝码

近年来,娄底人民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了以涟钢、冷钢为依托的钢铁产业基地,以冷水江锡矿山锑产品为龙头的锑产业基地、新化梅山文化旅游产业。同时,大力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街道变宽了,环境更好了,城市也变得更加朝气蓬勃,生产力上升了……娄底已是湖南一颗璀璨明珠。当然,相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娄底发展的差距还非常明显。现就娄底如何创新发展谈些肤浅认识。

  第一,打造公平公正的企业生存的法治环境是最根本保障。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律是严肃的、公正的,治国应当以法为准绳 ,绝不可以有豪门权贵犯了法而偏袒屈从的道理。且“法立于上则俗成为下”,法律需要人人遵守,在民间要形成相应的风俗习惯,提高人们对执法的自觉性,更要让“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思想深入人心。比如,在有些地方,我们一些企业一旦落户开工建设,村里的一些人就要强揽工程,许多企业老板明明受气吃亏却无可奈何,导致吓跑了一些想来经商办厂的企业家。而有些已经上马生产了的企业,要赞助费的、订报刊杂志的单位来了一拨又一拨,企业生存困难。因此,必须营造好公平公正的企业生存的法治环境,并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娄底才能真正腾飞。

  第二,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未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应该全面发展。而如今,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娄底各大学校注重的却是成绩的高低,往往忽视法律道德以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育,一些学校的实验设施更是少得可怜。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创新发展才有活力。我们可以出台一系列教育发展改革与劳动就业相结合的政策,利用娄底的一些高校,鼓励大学生在娄底本土创业。

 第三,不仅要走好招商引资这些老路,还应走出一条具有工匠精神的新路。我们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古代有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近代有苏绣、景德镇陶瓷;现代有海尔集团、联想集团名扬海内外,都少不了“工匠精神”。从企业方面来说,正是成千上万个工匠的呕心沥血,才使这些品牌享誉全球,才成就了今天令人瞩目的伟大事业。我们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激励工匠精神在娄底落地生根。  

鲁迅曾说,“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发展开放型经济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改革创新关键在于落实,这项工作没有“局外人”,每个人都是主人翁。我们要公平公正坚持奖罚分明,对干得好的干部重点培养、奖出动力,对不尽责的干部批评教育、罚出压力。更要注重教育改革思想熏陶,让工匠精神得以传播。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娄底的创新改革迈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1707/5308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