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合创文管卫工作简报 创卫简报(2014年第四期)
创卫简报(2014年第四期)
创监管新模式 谱创卫新篇章
市商务局近3个月来强化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监管工作简述
钢架式“市场棚架”、整齐划一的“售货台面”、洁亮的“瓷砖地面”,准现代化的“新型农贸市场”一度让娄底市民眼前一亮。娄底中心城区20个农贸市场作为市政府“菜篮子”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市商务局一直来高度重视农贸市场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近2年来,市商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20个农贸市场进行了全方面“提级改建”。目前,市商务局又集中力量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努力探索建立我市农贸市场监管长效机制。
一、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农贸市场监管新模式。一是进行农贸市场行政执法权的相对“集中”。今年3月,市商务局已与市城管局进行了农贸市场内执法监管权的委托,市城管局将有关涉及农贸市场监管方面的10项行政处罚委托给市商务综合执法支队行使。破解了过去“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且很难管好”的窘境。二是消除农贸市场层级管理“空挡”。形成由市商务局牵头,娄星区商务局、娄底经开区产业发展局配合,市商务执法支队具体负责育才、金谷、贤童、中兴4个农贸市场的日常执法监管和娄星区、娄底经开区所属农贸市场综合执法室的业务培训、指导、督促、检查的工作机制。三是形成农贸市场执法监管力量“拳头”。5月27日,市商务局诚请市编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就农贸市场专项监管执法力量和拟增设“农贸市场执法大队”进行相关事宜的磋商和决议,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贸市场“点多面广”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中兴、育才、金谷、湘中果蔬、观化、洞新、涟钢、仙人阁等8个农贸市场自主聘请16名交通协警,开展农贸市场日常的交通管理工作。
二、敢于担当,努力建立农贸市场执法监管新机制。一是建立农贸市场日常执法监管组织“架构”。市商务综合执法支队明确支队副支队长刘湘玉同志为支队农贸市场分管领导,支队长助理李适同志具体主抓农贸市场的日常巡查工作,实现工作主要抓、分管抓、具体抓的领导格局。二是实施农贸市场保洁及星级文明市场“月考制”。2013年8月12日,市商务局与市财政局商议制定了《娄底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保洁及星级文明市场评选暂行办法》。对城区农贸市场每月进行考核。月考核实行“百分制”,各市场月得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可获得当月全额补贴,少于85分的,每分按比例从当月补贴中扣除,扣除的补贴金额70%用于奖励每季度排名前三的农贸市场,30%用于年终表彰和奖励年度排名前五名的农贸市场,真正实现娄底中心城区20个农贸市场要学会“进京赶考”。三是形成农贸市场监管“新合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监管“切口”呈“扇型状”,既要搞好卫生保洁,又要强化经营行为;既要整治乱摆乱停乱放,又要规范场内交通秩序,这需要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近期,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伍美华同志的多次调度下,农贸市场进行了自主聘请交通协警,具体负责市场内车辆的规范停放。
三、尽心履职,凸显农贸市场监管工作“新绩效”。一是定点监管,集中力量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市商务局领导和执法支队执法人员经常深入一线督导、执法,解决实际问题。截止目前,支队出动执法车辆共480多台次,出动执法人员共1500多人次,劝导主干道零担户3000多人次;宣讲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规章制度1000多回次。二是以点带面,形成农贸市场整治“示范效应”。市商务综合执法支队对中心和育才市场进行“定点”和“专项”治理,实现边整治边改正,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讲规矩”、“定标准”。真正实现“以点带面”、“推此及彼”,最后形成20个农贸市场监管“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三是搞好考核,实现农贸市场监管“立竿见影”。自去年8月份到目前,市创卫办牵头,市商务局每月对中心城区20个农贸市场进行“实地”督察、“逐项”打分。从“硬件设施”建设到“卫生环境”,从“管理制度”到“公共厕所”一一对照、项项检查。对20个农贸市场每月进行一次“月评”,并对各个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点名批评”,及时下发“通报”。(市商务局 谢高光)
娄底市住建局全力巩固创卫成果
今年以来,娄底市住建局把巩固创卫成果与加快推进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继续加强对创卫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认识,多措并举,积极巩固创卫成果。
一是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巩固创卫工作成果事关城市健康发展,是一项起点高、任务重、范围广的系统工程。该局在全系统广泛动员,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主体意识,抓住机遇,主动出击,把巩固创卫成果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中,通过开展巩固创卫成果活动助推全市住建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按照市委、市政府巩固创卫成果及“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要求,该局继续大力实施城乡建设四年行动计划,突出城市主干路网连通、续建项目建设、民生项目建设和“保卫、保运”项目建设等四个重点,加快城市道路、排水管网建设完善,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建设,着力实现道路平整、设施完备、绿树成荫、花草遍地、环境怡人,夯实创卫工作硬件基础。2014年,计划“四个一批”重点项目71个(其中开发储备项目13个),总投资235.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0.7亿元。截至4月底,城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57个,开工率50.4%,累计完成投资9.0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3%。
三是市政设施维护进一步强化。及时维修龟裂、破损、塌陷道路路面,及时更换、校正破损的人行道板、广场砖和路缘石,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雨水井、检查井井盖,及时疏通淤堵的下水管道,加大对城区道路特别是主次干道的巡查和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制止破损市政道路的行为。今年以来,共投资2300万元,完成了新科街、甘桂南路、长青东街、枣园东街、丹阳南路等街道主车道、人行道改造和日常维护任务,同时认真检查汛期城市内涝积水点,结合今年雨污分流工作,采取新增排水管道、疏通排水沟渠等措施,重点对低洼积水点周边的管道、收水井、检查井进行了清理,做到污水无溢流,收水井内无杂物,管道无堵塞,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四是节能减排进一步加强。截止四月底,全市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标准执行率达100%,节能面积175.13万平方米;施工阶段标准执行率99%,节能面积27.97万平方米。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升。全市新增城镇污水管网11.41公里,完成管网投资4000余万元,启动了娄底二污一期、涟源、新化污水处理厂等续建工程。全市6个污水处理厂共处理污水1667.57万吨,消减COD 4467.98吨,平均运行负荷率达84.22%,平均污水处理率达到83.8%。各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五是文明施工进一步深化。按照《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娄底市建筑工程文明卫生考核验收标准》的要求,中心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基本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一方面,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主体职责,尤其是落实建设单位在文明卫生施工方面的相关费用投入;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强化安全、质量、文明卫生施工的“三位一体”管理,严肃查处工作不力、措施不实、责任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专项治理。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制度,按照文明施工要求,组织精干力量,逐项对照打分,对城区所有建筑工地进行打分排名,将结果及时进行通报,并将不及格的项目工地在有关媒体上进行曝光。目前,城区建筑工地围挡和宣传覆盖率达100%,进出场道路硬化率达98%,建筑材料堆放整齐规范,工地食堂、厕所卫生状况进一步改观,所有建筑工地均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全面杜绝了建筑垃圾清运抛洒及工地扬尘现象。(市住建局 彭磅礴)
责任编辑:刘芬风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1405/52962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