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合政协新闻 湖南省农村改厕工作调研报告
湖南省农村改厕工作调研报告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调研时专门到农村老百姓厕所察看,他说“我很关心农村旱厕改水厕问题,厕改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标志性,可以说小厕所、大民生。”厕改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文明卫生和健康生活,也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省经过近10年不懈努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农村改厕的环境效益、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凸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但也反映出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农村改厕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根据民盟省委工作安排,民盟娄底市委承担了全省农村改厕工作调研,并成立了以娄底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娄底市委主委邵瑛任组长的农村改厕工作调研组,在省市有关部门和兄弟市州盟组织的协助下,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个别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全省改厕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 湖南农村改厕工作现状和成绩
农村厕所卫生是影响农民群众健康和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近10年来,在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全省改厕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受到广大群众的肯定与好评。据浏阳市古港镇梅田湖村、娄星区万宝镇大塘村和双峰县永丰镇福寿村、联阳村等地改厕农民反映:改厕后村庄整洁了、饮水干净了、蚊蝇减少了,疾病减少了,生活舒适了,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在改厕工作中,我省多个部门根据自身部门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努力争取中央项目资金支持,不断惠及广大农村。调研组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在我省涉及农村改厕主要是四个部门。
一是农业部门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主要是改厕。从2005年起,国家财政部和农业部在我省率先启动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在全省推广三格式生活污水处理池(含厕所污水),前两格为沉淀、厌氧发酵池,第三格为过滤湿地池,池子地下部分填充了鹅卵石、煤渣、河沙、泥土,池子地面上栽植美人焦、石菖蒲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成分,将污水过滤净化后,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适用于分散农户。据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省农业部门争取资金2亿多元,在全省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池1.5万个。
二是卫生部门为主实施的三格式无害化厕所。从2009年起,国家卫生部将农村改厕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在我省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厕所。第一格为沉淀池,第二格为厌氧发酵池,第三格为储蓄池,厕所污水经过厌氧发酵,成为无色无味的富有机肥,到第三格储存起来,农户用来种菜施肥。据卫生部门统计,截止2014年底,我省爱卫办争取中央资金2.3亿元,在全省改建卫生厕所5.7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8.53%,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40.58%。
三是由环保部门牵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也有改厕内容。2010年起,我省被国家环保部列入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省级建设点,环保部门在全省示范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氧化塘和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含厕所污水),村民家中厨房、厕所间的日用污水通过支管道,流入主管道后进入该污水处理系统。同时对于分散的居民居住区采用散户型四格净化池系统,散户型四格净化池系统(含厕所污水),由一个三格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罐体和一小块人工湿地两部分组成。一体化污水处理罐体前两格为化粪池,起到发酵、沉淀、灭菌等作用;第三格为沉砂酸化池;第四格为人工过滤湿地池,地下部分填充了鹅卵石、煤渣、石灰石、河沙、泥土等,地面种植了亲水植物美人蕉、麦冬草等;每天可为每户家庭处理0.24立方米的生活污水,“过四关”后的生活污水已明显改头换面,变成了无色无味无害、氨氮磷达标排放的清水。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省环保部门争取中央资金8.28亿元,在全省建设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系统1240套,散户型四格净化池系统18万个。
四是由农村能源办牵头的沼气池“一池三改”项目,涉及农村改厕。从2003年起,我省开展生态富民工程和国债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沼气池“一池三改”,即在建沼气池的同时要求农户配套进行改厕、改圈、改厨。在农业能源部门的努力下,沼气池遍布我省农村,在处理禽畜粪便、提供新能源、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调研组在现场走访调研中,发现农业部门在农村建设沼气池时并没有与厕所、厨房相联结,沼气池主要处理禽畜养殖粪便,基本没有处理厕所和厨房等生活污水。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湖南农村改厕工作由于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居住环境以及生活习俗的差异性,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改厕任务重、差距大。一是我省与国家要求差距大。由于经济基础较差,我省农村改厕在全国仍属落后省份之一。据国家卫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 至2014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76.1%,我省68.5%,还相差近8个百分点。全国爱卫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通知》(全爱卫发[2014]4号)要求,到2020年我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在2013年底的基础上增加不少于10%,按此测算,2014-2020年间我省还需要改厕140万座,任务艰巨。二是省内各市州之间发展不平衡,卫生厕所普及率差距较大。据省卫计委2013年对全省改厕工作排名,长沙市是第1名,卫生厕所普及率是89.83%,全省末名是湘西自治州,卫生厕所普及率是39.97%,各市州间相差比较悬殊。
(二)农村改厕工作推进难度大。一是改厕资金缺乏。我省的改厕工作主要靠政府主导国家项目资金带动。 2014年以来,国家卫计委停止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部分市州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中央补助资金停拨后,卫生部门牵头的农村改厕工作陷入困境。如2014年常德市农村改厕仅完成任务的40%,衡阳、邵阳、娄底等市农村改厕工作更是举步维艰,少有动作,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项目资金本来就不多,涉及面广,改厕方面的投入可谓杯水车薪。二是改厕工作受农村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素质、风俗习惯等影响。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农民的思想观念更新快,自觉改厕;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以及一些“边、山、穷”等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还没有全面推广这项工作;部分农民观念落后,卫生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改厕的意义和好处,也给农村改厕工作推进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现行各种改厕方式各有利弊。环保部门实施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由厌氧发酵池和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效果好,其缺点是成本很高,需要大量土地,适合村民居住集中连片、地势平坦的村庄。对于村庄布局分散、家庭常住人口少、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以下四种较适合。第一种是三格式化粪池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一个化粪池造价1200元左右,便于推广,灭菌效果好,能生产有机肥,利于农户种植蔬菜,缺点是不能同时处理厨房、洗澡等生活污水,且需一季度清淤一次;第二种是三格式污水处理池。优点是能同时处理厕所、厨房等生活污水,经过发酵、过滤后可以直接排放,能与沟渠、下水道直接联接,缺点是成本高,一个化粪池造价4000元左右;第三种是三联式沼气池,优点是能解决人、禽畜粪便及生活污水的处理,但是建一口浇灌沼气池造价5000元左右,必须长年存栏体重50kg左右猪2-3头,现在农村大多数农户不养猪了,使用受到限制,而且后续管理费用太多;但是这三种方式都存在因施工工人技术影响建造质量、受地质变化池体易损坏、或使用一定年限后有池体破裂、裂缝,出现漏水、漏气,受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问题;第四种是四格式污水净化系统。其优点是采用玻璃钢制成,整体成型,安装简单,不受技术人员技术高低影响,价格便宜, 1.2×1×1.2玻璃钢化粪池网上报价1000元,并且后期运营维护也简单,只需每年清淤一次,推广空间较大。
(四)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我省改厕工作涉及部门多,缺乏统筹协调机制,部门之间“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 各行其事,无法形成合力。一是卫生厕所建设未被地方政府纳入村镇规划和农村住宅设计之中。《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规定没有得到很好执行,许多地方新建住房虽建有一格式、二格式化粪池水冲厕所,但都未达到无害化处理标准;二是涉及农村改厕建设项目缺乏链接整合,导致重复建设与重复投资。目前涉及农村改厕的爱卫办、农业局、能源办、环保局等单位,各单位项目资金落地时没有互相沟通配合,个别地方重复建设,造成人、财、物和浪费。在现场调研中发现,爱卫办实施的农村改厕工作没有与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农村沼气工程等很好结合,有关部门在原来已经建好的化粪池上,再嫁接上了新项目的建设内容;三是改厕工作没有统一的统一口径与信息管理。如我省益阳市资阳区、大通湖区2013年只统计了中央下达的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数量,没有统计村民自建厕所;调研人员在浏阳市座谈会上向爱卫办工作人员现场咨询,答复也只统计了中央改厕任务数量,村民自建厕所没有统计。同时农业部门、环保部门改厕工作完全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导致统计的卫生厕所数据不能真实全面反映我省农村改工作现状。
(五)后续服务体系有待加强。调研中发现,有关部门在推广农村改厕工作中,重建轻管,后续管理与服务没有跟上。调研座谈中了解到,由于体制不顺、资金不足、服务对象不集中等问题,致使后期管理与服务跟不上来,影响农户使用卫生厕所。如有的农户不能正确管理维护和使用已经建成的化粪池,盖板及池壁密封不严,导致粪便不能充分发酵,达不到无害化标准;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等设施发生管道堵塞时没及时疏通;沼气池使用缺乏专业人员服务,在沼气池出料方面容易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农村改厕是一项事关民生、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艰巨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省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大幅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改善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改厕工作关系到改善农村环境和卫生条件,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具体体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省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真正把农村改厕工作当成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把建设农村卫生厕所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将此项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推进。要把农村改厕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和有关责任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好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确保农村改厕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建立改厕项目统筹机制。我省农村改厕工作必须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各方,齐抓共管。一是要将农村改厕工作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需要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建议我省省级财政参照中央财政的做法安排农村改厕专项资金,县市区政府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资金。二是整合涉及农村改厕项目资金,将“碎银子”集中起来办大事。以中央和省、市、县财政农村改厕资金和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专项资金为引导,农业、能源、卫生、住建等部门涉及农村改厕项目资金一同投向整治村庄,推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各县市区要建立综合管理机构,对现行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和统筹协调,完善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方法,根据各村实际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使各项项目相互衔接,避免交叉重叠建设,并通过改厕,带动农村改厨、节能、环境整治工作发展;使农村改厕工作发挥最佳整合效能。
(三)改进改厕工程工艺技术。针对调研中反映的目前建设化粪池、沼气池水泥预制件、现场灌制、砖砌等工艺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我们建议在全省推广玻璃钢工艺建造化粪池、沼气池。玻璃钢产品整体成型后具有高抗压、高强度、高韧性、防腐性强、耐酸碱、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寿命长、不漏水、不变形、受地质变化不破损,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理论使用年限可以达到50年以上,可重复使用,而且目前玻璃钢技术成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量身定制”,大小随意,安装简单,方便群众改造、建设卫生厕所。在方式上,四格污水净化系统,把厨房、厕所的水都集中处理,保留了三格式化粪池的优点,增加了一格生态过滤吸引工序,处理后的污水氮、磷等含量达标,可以直接排放,适宜推广。
(四)突出改厕工作重点。一是把公厕改造作为重点。根据地理环境、人口密度等因素,要把农村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养)敬老院、旅游景点、集贸市场、“农家乐”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等人口度很高的区域做为改厕重点,逐年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普及率;二是把“边、山、穷”地区做为改厕重点。加快“边、山、穷”地区改厕工作,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边、山、穷”地区生活生产基础条件,意义重大。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改厕资金分配上要向“边、山、穷”地区倾斜,并将“边、山、穷”地区改厕列入我省农村精准扶贫帮困工作考核内容。要求帮扶单位负责帮扶村改厕工作的实施,帮助筹集资金,进村入户开展宣传,确保帮扶到位,配合做好农村改厕工作。三是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理服务。对已经完成改厕的地区,要把工作重点由“建”转到“管”上,采取政府补助,市场运作方式,指导农户使用,及时对化粪池进行治理和维护,形成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改厕工作管理。一是建立改厕工作统计信息汇总制度。鉴于国家爱卫会负责对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的考核,建议由各地爱卫办负责本地卫生厕所普及率统计工作,各涉及改厕相关部门负责将本部门建立无害化化粪池统计数字报爱卫部门汇总逐级上报。二是提高改厕资金流向透明度。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农村改厕资金管理,对享受了国家补助资金,新建和改厕的无害化厕所逐户登记,并公开改厕户姓名、住址、改厕时间、补助资金数额、工程进度等信息,让群众随时随地可以查到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同时也通过信息公开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改厕,支持农村改厕,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三是强化直补制度。项目补助资金可通过惠农卡或农民在农村信用联社的帐户直接发放到改厕农户。村委会要张榜公示补助农户名单和补助资金数额,项目县市区有关部门凭公示照片和核查情况拨付补助资金,保障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到改厕农户手中。农户必须实名签领补助资金,不得代签领。(编辑/付娟)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zt.ldnews.cn/content/201705/516781.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