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娄底新闻科教文卫 双峰县永丰镇“立体疗法”为城区“大班额”消肿

双峰县永丰镇“立体疗法”为城区“大班额”消肿

图1县政府副县长李兴魁教育局长朱均平永丰中心学校朱天步调研化解大班额情况

(双峰县副县长李兴魁、教育局长朱均平、永丰中心学校朱天步调研化解大班额情况)

图6永丰中心学校领导督促化解大班额

(永丰中心学校领导督促化解大班额

图2中心小学 五六年级6个班整体搬入永丰一中

(中心小学五六年级6个班整体搬入永丰一中

娄底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剑锋)4月5日上午,双峰县永丰镇第一中学和中心小学举行简短的交接仪式,把五、六年级6个班共471人迎接到永丰一中分为8个新班,标志着永丰中心学校为化解城区大班额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釜底抽薪,痛下决心化解“大班额”问题。

说起大班额,不少中小学生眼前就会浮现这么一幅场景:教室里课桌挨课桌,通道狭窄过身都难;七八十双眼睛盯着老师讲课,空气污浊需经常开窗;由于人太多,老师得用“小蜜蜂”讲课才听得清楚,而学生的提问、答问,则需老师走到身边来侧耳倾听……这样的“大班额”,其教学效果之差、教师的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它却长期存在于城区的学校之中。特别是目前永丰城区义务教育段公立学校现有超过65人的超大班额117个,大部分班级80多人,90多人,最大班额103人。

为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扎实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3月27日,双峰县永丰镇召开了两项督导评估暨化解城区大班额工作动员大会。该镇党政班子成员、相关总支书记、支部书记、驻村干部、城区学校等主要负责人约150余人参加了会议。镇党委、永丰中心学校主动作为,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管齐下”为破解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充分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扎实做好“加减乘除”, 立体疗法为城区“大班额”消肿。

巧算“加法”,扩容城区学位。3月,永丰中学正式挂牌开办,是双峰县城区公办教育资源扩张、整合的重要举措之一,深受社会各界瞩目。为缓解永丰城区学位紧缺的难题,尽快消弭大班额现象,优化双峰一中办学条件,提升县城区九年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县之力,斥资4.5亿元异址新建双峰一中新校区;湾田学校、丰茂学校等一批城区新学校正在加紧建设中。双峰一中新校区正式启用后,县城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序列的城北学校、城南学校、永丰一中3校初中部整合搬迁至双峰一中老校区,组建成新的永丰中学。

2017年3月底利用原城北学校、城南学校、永丰一中初中空教室、双源学校、永丰中学等空置教室,在永丰范围内分流学生,分流教师,共扩班41个,将所有班额降到65以下。

巧算“减法”,规范招生秩序。双峰县坚持“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按照“起始年级从严控制、其他年级逐年化解”的方针,监督各校严格按招生计划、办学规模和班额标准招生,确保新生年级不出现“大班额”;同时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执行接收插班学生和学生转学报批制度,严控学生跨服务区随意流动。今年春季开学,永丰城区学校不得接收插班学生,这是历年来所罕见的,确保达到规定班额上限的学校,实现自我瘦身。

巧算乘法:发挥“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的“乘”数效应: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办学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则,加快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均衡配置学区内学校办学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加强区域特色资源库建设,推动城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组织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强校本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今年,加快教育资源云平台搭建工作,推进全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建设和“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

巧算“除法”,均衡城乡教育。在“除法”上下功夫,逐步消“除”教师资源的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优先落实保障义务教育所需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通过实施,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因师资不足引发的“大班额”问题。

该县分别从改善办学条件、均衡教育资源、保障农村师资力量等着手,在加快城区学校建设的同时,在农村,该县分别实施了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和建立寄宿制学校等工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在师资配备上,近年来,该县共招聘特岗教师、实施教师跨校交流措施。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到县级及以下薄弱学校支教1年,每年培训100名左右骨干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上述人员全部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优化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消除城乡教育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文章来源:http://news.ldnews.cn/news/kjww/201704/5147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