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坛艺苑涟水河畔 侃稿

侃稿

娄底日报三月十七日六版,给我发了《奉家镇太阳能路灯成亮丽风景》,湖南日报三月十八日五版,给我发了《“升级版”紫鹊界更迷人》。这叫新闻吗?当然是新闻。请大家设想一下,我写这两个稿子之前,有这两条新闻明摆着吗?我在奉家镇街上等班车,偶然发现一个路灯上有一串大红灯笼,共四个,后来坐车,发现每个路灯都有四个大红灯笼,感觉是亮丽风景,便用手机拍了照,回家后,先把图文发到娄底红网上,再将文字新闻投进娄底日报投稿邮箱,便有了《奉家镇太阳能路灯成亮丽风景》这条新闻。我从新化坐车回家,路过紫鹊界,听到有人议论,紫鹊界明天开业,我不禁看窗外,继而用手机沿途拍照,也是先网络后报纸。网络上有图片,报纸上没有。这两个例子中,都包含着新闻敏感、新闻角度、新闻主题等方面的写作技巧。

首先,处处留神,新闻就在足下。会议新闻,是明摆着的新闻。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这样明摆着的新闻又实在是太少了,真的!

为什么有的通讯员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有的很难发现新闻线索或者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可写,而有的通讯员又觉得有写不尽的新闻呢?这是一个新闻敏感,或叫新闻触角的话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子就意识到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新闻通讯员在采访实践中不断培养训练获得的。

我曾在娄底日报刊发了《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的通讯,推介新化县奉家镇毛坪小学教师奉光辉的事迹,紧接着,李让恒、熊名让换了个角度,写了长篇调研报告:《为留守儿童架设金桥》,得到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批示,推向了湖南教育杂志,继而,他们以《大山深处温馨的家》为题,推向了湖南日报头版,后来又推向了中国教师报,使奉光辉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这里,我先讲是怎么想到写《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这篇通讯的。

当时,我不是特意采访奉光辉,我甚至不知道他在毛坪小学教书,又独撑一所学校。我是被毛坪村主任余助坤接去采访浪山坪林场的生态旅游资源路上发现这条新闻线索的。我被余助坤带到毛坪小学歇息。他们的村部和学校在一起。一个老师,十几个学生,组成一所学校,顿时成为我身边的感动!于是,就有了《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的通讯。让我遗憾的是,我没有选用好角度,让一个能上大报的大好题材从我的指缝间溜走了!

我的体会是,只要对新闻写作的全身心投入,执著坚守,处处留神,就有新闻敏感。当然,要勤跑腿,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所谓新闻就在足下,正是这个道理。

其次,确定题材,选好切入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通讯员对被报道对象各个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你处理素材、挖掘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到新闻的格式中来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你利用材料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写作之门。我以为,大家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特色角度。我站在本色角度发了《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李让恒、熊名让却站在“呵护留守儿童”特色角度,以《大山深处温馨的家》上了湖南日报头版,继而被另外的记者推向了中国教育报,产生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选取角度是多么地重要!吃一堑长一知,以后,我就变得聪明多了。刘崇新的女儿刘圆圆,是我的学生,后来考上新化八中,但进校后不久患了尿素症,我想宣传她,让他得到爱心款治病,终于找到了一个特殊的角度,从她妹妹的一句话:“姐姐,我给你一个肾”切入,就以《姐姐,我给你一个肾》为题,上了湖南日报。

二是读者角度。作为新闻通讯员,应该多留意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在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写出好新闻来。我第一次采访奉家镇报木小学的段同山老师,分别从读者角度和特色角度写了《一个山村教师的一天》和《师魂,在孤独的坚守中闪光》,都上了湖南日报,其中《师魂,在孤独的坚守中闪光》还是市州头条。段同山老师因此而出名,成为娄底市最美乡村教师,获湖南运达奖提名奖,去年被评为副教授。

三是时间和空间角度。有的事件,发生在去年不算新闻,发生在今年就算新闻了,比如,你过去看到一所破烂不堪的学校,不是新闻吧,现在看到了,肯定是新闻。有的事件,发生在甲地不算新闻,但发生在乙地,就算新闻了。2016年7月14日,湖南日报给我刊发了《新化村民为城里孩子建夏令营》,如果将“为城里孩子建夏令营”的地点放在娄星区,或别的城区,那肯定难以成为新闻。

再次,提炼主题,把握写作技巧。写出一篇好新闻,的确有一定的技巧。我向大家介绍以下几点:

一是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大多数编辑,看了标题,就决定是否采用。3月18日,湖南日报给我发的《“升级版”紫鹊界更迷人》,我发出去的标题是《完成升级改造的紫鹊界更迷人》,娄底记者站改后的“升级版”,仅三个字,就亮了“题眼”。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一般不超过十四个字。

二是导语。导语也就是所谓的新闻“由头”。导语是“抓心的手”,没有好的导语,就算不上成功的新闻稿。

2016年2月25日,湖南日报给我发了《山村艺校,助孩子成才》,我是这样开头的“‘袁老师,你辛苦了,我代表家长们感谢你。’2月21日,看完壹明星艺术学校师生在水车镇敬老院的慰问演出,镇长陈永松握着袁旖老师的手说。”这个导语,言简意赅概括了活动内容,特别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游建婷,是新化县水车镇白源村一位代课教师,我在娄底晚报给她发了《游建婷:最美源于孝心倾注》,导语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新化县水车镇白源村游建婷的座右铭。10年来,她每天喂饭喂药、端屎端尿、洗澡擦身,先是侍奉长年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接着伺候同样患病的父亲,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孝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这是点题的一段话。

三是新闻体裁的写法和结构。不熟悉各种新闻体裁的基本写法,就无法比较得心应手地进行新闻写作。我想,着眼于时效新闻太少,新闻写作爱好者可以多写身边的感动,把我们身边那些爱岗敬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又默默无闻的人物推介出去,可用通讯体裁,也可用报告文学体裁或散文体裁。

四是把握事实的新闻主题。摆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新闻事业不可代替的价值所在。初学新闻的通讯员往往用自己的主观评价和臆断代替大量的重要的新闻事实,使写出的新闻或空洞无物,或言不及义。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我们写任何新闻,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心中无数,势必信笔涂鸦,不知所云。如果要反映通讯员对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态度和思考,使写出的新闻报道吸引人、鼓舞人、引导人、就必须注重从事实中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二0一四年寒冬,我陪报木小学段同山和他的几位学生,顶着严寒到达长沙,参加雨花区慈善基金会的年会,我在湖南日报上发了《山里孩子省城坐地铁》,说实话,我是认真提炼了主题的。这个主题是让留守童放牧心灵,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

最后,虚心请教,重视投稿时效。请教,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请教。一篇新闻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人,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发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再,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

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教育新闻通讯员,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网络或报纸等媒体去。

提高教育新闻写作,也可以多参加征文活动。我想,只要我们大家有一颗讴歌伟大时代,推介身边感人事迹的心,总是能够发表文章的,没有消息或通讯可写,散文还是有写的。我当年发新闻不太顺心,就参加各类征文活动。我参加文萃报“精彩家教征文”,《放牧儿子》不但发了,还获得一等奖,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去年,我参加党建网《家风》征文,投出去《践行祖训不求人》,不久就发了出来。谁能说这不是新闻呢?根据我的体会,只要你热爱写新闻,就会有可写的新闻,而优秀的新闻,更是源于热爱,真的。

文章来源:http://www.ldnews.cn/wtyy/loudiyouth/201703/512641.shtml